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引领作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数字化浪潮为适应这些需求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构建“智慧党建+”新模式,能够有效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数字化技术赋能村级党建的实践路径,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治理服务等多领域愈见清晰。
构建智慧党建平台
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针对农村党员居住分散、教育管理难以集中等问题,数字技术为党组织建设注入全新活力。浙江省丽水市开发党建云平台,通过建立党员电子档案库,实现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民主评议等全流程在线办理,使流动党员管理效率提升60%。该平台支持远程视频参会,有效解决山区党员参会难问题。平台设置的“红色学堂”板块,整合微党课和农业技术课程,实现党员线上学习完成率95%以上。
智慧党建平台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管理效率提升,更在于构建起全天候的党群互动机制。多地区搭建数据化平台开通“书记信箱”和“党员积分”功能,村民通过手机即可实时反馈问题、监督村务,大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这种数字化治理模式打破了传统层级限制,使党组织能够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主心骨”。
数字赋能产业振兴
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基层党组织依托数字技术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正在重塑乡村经济发展格局。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通过“党建+电商”发展模式,整合周边多个村子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业态,带动农产品销售。此外,该村还在数字平台中嵌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全流程可视化,成功打造“马庄香包”等文创品牌。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合作社,培育出一批农民网红,形成“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电商发展新模式。
数据要素的深度应用还能推动产业决策更加科学。山东省寿光市搭建的“智慧农业大脑”,整合土壤监测、气象预报、市场行情等数据,为党组织制订种植计划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分析销售数据,指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设施农业亩均收益提高30%。这种数据驱动的产业管理模式,使基层党组织从传统经验决策转向精准施策,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帮助农民从源头上“种对地”。
智慧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数字化治理平台重构了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不少地区开发的“村务通”APP,集成各项民生服务,实现医疗挂号、补贴申领、证明开具等事项“指尖办理”。系统自动推送惠民政策,智能匹配农户需求,使政策落实周期大大缩短。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健康数据实时监测和物资智能调配,保障了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数字技术还创新了村民自治形式。有些地区在数字化平台开设“村民议事厅”,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投票过程透明可追溯,完成集体资产处置、项目招标等重大事项决策,让群众参与率大大提高。这种数字化协商机制,既保障了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又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真正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治理新生态。
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形态和组织效能。各种实践表明,数字技术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不仅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更催生了乡村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面向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培育数字化人才队伍,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推动“数字党建”向“智慧治理”深度演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本刊编辑部)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8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