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江法院成功化解一起“无声”的离婚纠纷,以司法温情保障特殊群体权益,并联动社区、妇联等多方力量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网,为聋哑人家庭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案情回顾:原告张某(化名)和被告李某(化名)于2013年经人介绍相识后按当地习俗举办婚礼,生育一女。婚后,双方性格不合,经常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双方于2019年3月开始分居至今。现原告起诉与被告就离婚
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及其未成年子女均为聋哑人,虽然双方都有亲属陪同出庭,但为充分保障聋哑当事人诉讼权利,确保双方真实意愿得到充分表达,法院聘请专业手语翻译人员全程参与庭审、调解,让双方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诉求,法官从保障未成年人利益利益的角度出发,开展释法说理,调解在一个个手势动作下不断推进。同时,法官与孩子用手机打字沟通,询问该子女意见,并添加联系方式便于后期定期帮扶
最终,在多方努力下,双方当事人放下心结,达成一致意见:双方自愿离婚,孩子由原告抚养,被告享有定期探视权,双方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共同所有的房屋归孩子所有,并由原告一次性补偿被告四万元。调解现场签署调解协议并当场兑现。






法官说法: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同时又是聋哑人,其合法权益更应得到尊重和保护,应该让当事人在严肃的庭审中,感受到更多司法的便利和温暖。该案通过从“协同社区、司法审判、关爱回访”模式,对涉诉讼案件中发现的生活困境儿童、心理问题儿童、思想道德问题儿童、家庭监护缺失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家暴受害儿童等特殊群体进精准帮扶,给予司法人文关怀,构筑起保护涉诉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大格局。
下一步,德江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理涉特殊群体案件时,坚持依法办案与促推治理相统一,通过司法力量来积极推动“六大保护”协同联动、融合发力,不断加强新时代涉未成年人审判及司法保护工作,通过落实特殊保护原则以及关爱回访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在秉持法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创新司法方式,让每一位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