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友婷

4月13—14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广东省携3.5万个高含金量岗位亮相,借力国际化都市上海向全球英才发出加盟邀约。

这是继今年年初广东举办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出“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时代冲锋号,以“2+N”重点招聘活动,面向全国和全球揽才。此次广东省以深圳为主力,携华为、腾讯、比亚迪等751家单位来沪,组成“顶配引才团”。岗位总数3.5万个,其中年薪50万—100万的岗位超4000个,100万以上的岗位超800个。同时以AI简历诊断、AI职业能力测评、腾讯AI职业照拍摄等体验项目,创新实现数字化招聘,进行一场将人才、梦想与科技相交融的“城市路演”。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近6.5%,企业研发投入总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目前,全市已建成鹏城实验室等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全市已建和在建智能算力超62E,超智协同、异构融合、普惠泛在的可持续算力供给体系正加快形成。

一场新型“双招会”

记者了解到,此次招聘提供的岗位,技术研发类岗位占比最高,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半导体、AI算法、材料科学等领域,如机械设计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等,体现深圳企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销售与业务拓展岗位次之,包括国内/国际业务销售、外贸业务等,凸显企业市场扩张的需求。人力资源、财务、采购等职能支持类岗位较为稳定。人才需求方面,学历要求呈现“橄榄型”结构。本科学历需求是绝对主力,硕士和博士需求旺盛。薪酬水平方面,技术类岗位薪酬优势明显,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可达40-90万元/年,AI大模型算法专家年薪达128万/年。


有别于传统招聘会模式,此次“百万英才汇南粤”上海站是一场企业和人才之间“双向展示、双向奔赴”的“双招会”,既有深圳市政府和招聘企业“掏出家底、拿出绝活”现场“自我推介”,又有千里之外海归学子视频连线自荐。

当天,腾讯、荣耀、优必选、智平方、大族机器人等数十家科技企业和机器人“十三太保”携“未来装备”空降现场,机器人、无人机、AI芯片、数码设备……琳琅满目的科技产品,展示的不仅是岗位,更要让求职者触摸到深圳科技创新的脉动,是深圳和企业向青年才子们的“自我推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招聘会上专门设置了留学生服务专区,为远在海外无法到现场投递简历的留学生们提供了视频连线面试。390余名留学生投递简历并视频连线面试,多名留学生表示希望归国后到深圳开启创新人生。

在活动现场的博士、博士后专区中,比亚迪、鹏城实验室、港中文(深圳)、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5家单位现场签约11名博士后。在专区现场,市长还为青年才子们送上了“人才大礼包”。深圳市人社局还在现场专门设置了线上代岗招聘,优合集团、腾讯音乐等科技企业云端摇人,数十万人围观,热情互动交流,纷纷表示要“快递简历”到深圳。

此外,活动现场,深圳知名连锁品牌的喜茶、tea’stone新式茶饮、十日谈咖啡等一应俱全,还准备了大学生们喜爱的“王者荣耀”主题打卡点以及相应盲盒,并送出了一批深圳第一高楼平安大厦freesky云际观光层门票让学子一览深圳全景,吸引众多年轻人现场打卡参与。9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香云纱旗袍、珐琅彩瓷器、国风皮雕、原创棉塑、内画艺术等多个项目,让求职者现场见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深圳扎根发芽、焕发时代光芒。

到深圳逐梦

数据显示,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5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025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576家。

深圳已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为什么选择深圳?“深圳是自己梦想启航的地方。”现场,不少在深圳工作的企业家、科学家现场分享了自己在深圳的创业逐梦的故事。

2007年5月,科学家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海荣带着两个行李箱从旧金山回国,选择了深圳作为事业的新起点。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作的18年里,郑海荣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台3.0T高场磁共振、国际首台5.0T超高场磁共振并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他提出了声辐射力生物测量新方法,研制成功新一代无创超声弹性模量成像仪器,实现了超声换代跨越,在全球逾千家医院使用。


在郑海荣眼中,深圳的魔力在于“半小时产学研生态圈”。他说,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肩负着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国家使命,这里汇聚了大科学装置、高水平实验室和全球顶尖企业,形成了“楼上创新、楼下创业”“半小时产学研生态圈”的独特优势。

2014年,陈宁决定在深圳落地。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公司仅用4个小时完成注册,诠释了什么是“深圳速度”。

“有资源、有温度、有速度。”在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看来,深圳能为符合条件的海归人才创业提供最高100万元的创业资助,这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启动资金。“当时深圳招才引智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上来就谈补助、谈钱,而是谈技术市场、谈未来前景。”对于技术出身的陈宁来说,这比直接给钱更加宝贵。

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也有同感。他表示,公司创立之初,深圳提供了低成本的产业空间,助力公司搭建起完整的机器人研发与测试验证场地,大大降低公司运营成本。资金方面,智平方持续获得一线头部基金的支持。场景方面,深圳征选了100个人工智能开放场景应用,助力智平方率先实现产品验证与商业化落地。2024年,智平方作为具身机器人行业唯一的企业,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初创型企业全国总决赛第二名。

引才背后

人才与城市总是双向奔赴,无数年轻人“孔雀东南飞”的背后,是深圳在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方面的持续努力。

去年,深圳推出“人才引进入户一件事高效办”,在全国首次实现人才引进入户全流程网上办理,足不出户,“最快24分钟成为深圳人”。直接入户群体,包含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及其他具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

人才补贴方面,符合条件的新入户本科生可获1.5—3万元补贴,硕士可获3—5万元补贴、博士可获10万元生活补贴。博士后进站即可获最高60万元在站生活补助,出站留(来)深博士后可获36万元生活补助,高层次人才可最高可获540万元奖励。

安居保障方面,深圳已构建起“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无忧安居体系,可为来深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为期15天的免费住宿。

创新创业方面,深圳推出了“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入库项目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研发资助支持。对来深创业的留学归国人员和港澳青年,提供留创园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场地支持,最高100万元的创业补贴和奖励。对来深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涵盖一次性创业资助、场地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的一系列扶持政策。

引才不止于招聘会。此次活动,深圳市与全国9家高校代表共同参与“鹏城i业”进院校启动仪式,下一步,深圳将逐步实现优质岗位在全国100多所重点高校就业网站全覆盖链接。

招聘会之外,深圳后续还将推出更多着眼长远的创新引才举措,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顶尖学府内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提供政策解读、岗位速递、简历直投、远程面试等一站式线上就业服务。同时,动态更新深圳“20+8”产业集群高端紧缺岗位目录清单,推动教育、培训、就业协同联动,鼓励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点引进目录清单内的高端紧缺人才。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