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卓谦
责编|王蓉
正文共2828个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援疆经历,是我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场旅程。在新疆我经历了无数难忘的瞬间,收获了珍贵的回忆与成长。”今年3月,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法官刘靖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谈起这段特殊的经历,他感触颇多。
过去的一年,刘靖先后在喀什地区疏附县人民法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挂职,为当地法院带去先进的司法理念、审判经验,搭建起两地友好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收获了真挚的情谊。
“尽管援疆工作结束了,但援疆工作赋予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将永远留在我心中。未来,我将继续关注疏附县和喀什地区乃至全新疆的法治建设与发展,为两地法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人员交流及业务沟通方面发挥我的优势资源,为做好粤新两地法院的互动交流贡献我的绵薄之力。”刘靖说。
建平台 实现两地合作共赢
援疆前,刘靖一直在基层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曾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广州政法英模等荣誉,但他内心始终觉得“自己还缺少点什么”。
2024年初,最高人民法院组织人才智力援疆工作,刘靖积极报名响应,成为一名光荣的援疆干部。
“我们每个法院干警都有一份家国情怀,它值得我们跨越山海、不远万里去奔赴。”刘靖说,此次援疆,他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相信这段工作和生活经历将会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初到喀什地区疏附县人民法院挂职副院长的刘靖,面对陌生环境、全新的工作内容、不同的民族习俗,内心非常忐忑,担心自己无法快速适应。同时,他又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为这块充满魅力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司法智慧。
面对挑战,刘靖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投入到当地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像个求知欲旺盛的学生,虚心向当地法官请教,与他们促膝长谈,深入了解当地的司法工作现状。
在频繁的交流中,刘靖敏锐地察觉到,花都区法院和疏附县法院之间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而又充满创意的想法——搭建法“智”互联机制。
为了让这个想法落地生根,刘靖开启了一段忙碌的日子。那段时间,他不是在与两地法院的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就是在办公室对着电脑反复修改方案。无数个夜晚,办公室的灯光陪伴着他,也见证着他的坚持与努力。
终于,在两地法院的大力支持下,融“线上专家库、对策库、数据库”于一体的“法‘智’互联”合作交流机制成功搭建起来了。在这个机制的支持下,通过建立联络机制、线上观摩庭审、加强办案协作、强化资源共享等方式,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建立“云上”交流平台,突破了两地法院5000公里的空间距离,有效促推双方办案理念交流、司法能力提升。
“这个机制就像一座桥梁,连接起了两地法院。”刘靖说,借助它,疏附县法院的法官们可以实时观看花都区法院的庭审,学习先进的审判技巧,两地法官也能通过线上平台,一起探讨复杂的案例,分享彼此的见解,真正实现了两地在审判业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传帮带 提升法官业务水平
2024年7月,刘靖调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担任副庭长。在剩下的援疆时间里,他将提升基层法官业务水平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背起行囊,踏上了巡回授课的道路,阿克苏、巴州等多地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每到一个地方,刘靖都会结合当地的实际案例,把晦涩难懂的民事审判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出来。从邻里之间的琐事纠纷,到商业领域的复杂合同问题,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在广州多年积累的审判经验,台下的法官们听得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课后,法官们总是将他团团围住,向他请教各种问题,刘靖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他笑称,自己就像一位老师,传授着自己的“秘籍”。
在调研后,刘靖发现新疆法院的破产案件清积工作任务艰巨。于是他主动站了出来,多次前往乌鲁木齐、喀什、和田等地进行指导。他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卷宗里,仔细研究每一个案件的细节,与当地法官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他们成功推动破产案件清积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从223件锐减至26件。这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却凝聚着刘靖和同事们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刘靖深知,优秀的司法案例和学术成果对于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他十分重视司法产品写作的传帮带工作。在半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当地法官一起努力,向最高人民法院推报入库案例23个,其中3个案例目前正在修改中。他还牵头制作了新疆法院民间借贷典型案例,并向全自治区发布,为民间借贷纠纷的审判提供清晰的指引。他撰写的两篇案例被省级刊物登载,与疏附县法院干警彭帆合作的论文,更是荣获全国法院系统第三十六届学术讨论会征文优秀奖。
“通过交流学习,看到年轻法官的快速成长与进步,让我倍感欣慰,同时我看到了新疆法院干警在艰苦环境下的坚守与奉献,这种‘胡杨精神’时刻激励着我,让我深切感受到援疆工作的意义,也让我感受到国家对边疆法治建设的殷切期望。”刘靖说。
建情谊 抒写司法新篇章
在援疆的一年中,面对不同的环境,刘靖聚焦审判主责主业,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等形式,把破产审判实践、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等内地比较成熟的审判经验、法院管理模式引进来。
此外,为了提高受援法院的审判效率,刘靖协助法院重塑了审判流程,对案件办理全流程以及裁判文书撰写进行了快慢分道、繁简分流;为了提升案件审判质量,又引入了“发改案件听证制度”,借用听证理念让司法责任认定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更具交互性和参与感。
“因为刘庭长的加入,民二庭成为更优秀更团结的集体。2024年结案总数和人均结案数均居全院之首,破产清积、优化营商环境、化解重大风险、助力企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受到充分肯定,民二庭获得先进党支部称号,2名法官荣立个人三等功,全院共10名办案标兵和能手,民二庭独占5席。”提起刘靖到任后所作出的成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王瑾赞不绝口。他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民二庭和刘靖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东法院多年来援疆工作取得成绩的一个小小缩影。“在刘靖的身上,我们也见证了一名援疆法官胸怀大爱奉献边疆、成就不一样人生的圆梦之旅。”
通过一年的相互交流合作,刘靖与受援法院的各族干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法庭上,他是那个用渊博的法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定分止争、释法析理的优秀法官;在庭室里,他是那个谦虚好学、友善真诚、笑声爽朗的好领导、好同事;在吐外特乡村维吾尔族老乡的炕头上,他是那个宣讲党的政策理论、用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工作者;在年终总结表彰联欢会上,他又是那个高歌一曲《红日》、热力四射、闪闪发光的帅气歌手;在呵气成霜的南山冬季半马赛场上,他又化身为不畏冰雪、尽情释放内啡肽与多巴胺的乐跑选手。
每每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都让刘靖更加珍惜这段宝贵的援疆经历,他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援疆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每一步都坚实有力;我们虽远离家乡,但每一份付出都意义非凡。”刘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