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尔擒贼记(全彩版)》 《两个小洛特(全彩版)》 [德]埃里希·凯斯特纳 著 译林出版社
熟悉儿童文学的人大多会知晓凯斯特纳。他是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被誉为“西德战后的儿童文学之父”,与格林兄弟享有同等地位。他的文字幽默风趣,故事充满了想象力和趣味性,兼具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吸引小读者阅读的同时,又教给他们生活的哲理。他还善于将现实与虚构相结合,在作品中构建出独特的世界,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又能体验到情节的奇幻性。
以他的成名作《埃米尔擒贼记》为例,这部作品讲述了埃米尔在去柏林看望外婆的火车上被偷了钱,于是他追踪小偷,并在途中结识了一群小伙伴,大家齐心协力擒获小偷的故事。情节看似简单,但细节极为丰富,有极强的真实感。
正如作家自己所言:“一个故事,一部小说,一则童话,它们同生物体一样,也许本来就是生物体。它们有头,有腿,有血液循环系统,像真人一样有衣着。要是它们脸上少了鼻子,穿错了鞋,只要细看,人们就会察觉。”所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定是完整的、细腻的、丰富而又曲折的。《埃米尔擒贼记》如此,《两个小洛特》亦然。
我们先说说《埃米尔擒贼记》吧。我总觉得,作为凯斯特纳的第一部儿童小说,主人公埃米尔的原型就是作者自己,而故事也是以他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蓝本虚构而成的。我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你看,凯斯特纳全名是“埃里希·凯斯特纳”,他出身于普通人家,父亲是皮革工匠,母亲在家里开了一家很小的理发店,凯斯特纳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这些情况跟书中的埃米尔是不是很相似?不要怀疑,很多大作家都会这么做。他们直接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最后写出了世界名著。
凯斯特纳自己也说过:“很多很多人像对待一顶旧帽子一样把自己的童年丢在一边,像处理一个不用了的电话号码那样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他们都曾经是孩子,后来都长大了,可他们现在又如何呢?只有那些已经长大了,但仍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感谢凯斯特纳,帮助他的每位读者唤回童心,成为“真正的人”。
凯斯特纳不仅有一颗童心,而且从根本上说,他关爱儿童且尊重儿童。他的作品内容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如《埃米尔擒贼记》中,埃米尔独自坐火车去柏林的经历;还有《两个小洛特》中,双胞胎姐妹在儿童营地度假的故事。特别难能可贵且令人敬佩的是,他持有鲜明的儿童立场。在他的笔下,埃米尔和小伙伴们齐心协力,跟踪并最终抓住了小偷;两个小洛特互换身份并最终感化了父母,让他们破镜重圆……他通过故事告诉读者,是小孩拯救了这个被大人搞砸了的世界,这是何等伟大的宣言。他十分重视孩子,认为他们机智勇敢、坚强独立、善于合作,且富有正义感。他们的能力丝毫不逊于大人——能独自乘车,能保护自己,能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能抓住小偷,甚至能帮助父母复合——他们有能力重建一个有序的世界。
因为信任儿童、尊重儿童,凯斯特纳用饱满的爱,塑造了一个个生动可爱、个性鲜明的儿童形象。埃米尔在发现自己的钱被偷后,没有畏惧可能存在的危险,毅然决定追踪小偷。双胞胎姐妹中的洛特文静、稳重,心思细腻,做事谨慎;而露易丝开朗、活泼,性格直率,敢说敢做……这些正面的儿童形象起到了表率作用,传达了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读着这样的作品长大的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勇敢、善良和美好。
显然,凯斯特纳是一位编织故事的高手,他并没有将儿童故事简单化、幼稚化,在曲折的故事背后,是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在发挥作用。例如,埃米尔在与小偷对质时急中生智,想起自己曾用别针将装钱的信封别在上衣口袋里,于是利用钱上会有针孔这一关键证据,最终让小偷露出了马脚。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得是一个好故事,然后还要讲好故事。这就得说说凯斯特纳的语言特点了,读他的作品,你不会感觉到被冷落,他会一边讲故事,一边不忘跟你做一些互动。
你看《两个小洛特》的开篇:“你知道西比尔吗?知道山区小镇西比尔吗?知道布尔湖畔的西比尔吗?都不知道?从没听说过?真奇怪——问来问去,竟然没人知道西比尔!”
再看这段话:“这是一个有点儿复杂的故事,有些情节你需要格外留意,这样才能完全理解整个故事。不过,故事的开端是轻松愉快的,到了后面的章节,故事才逐渐变得复杂而引人入胜。”不要以为这些是废话,你应该这么想:真是一位贴心的作家,一边照顾着书中的人,一边关心着读书的人……
关于凯斯特纳和他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人物,我已经说完了。听完我的唠叨,希望你直接打开书,把故事一口气“吞”下去!放心,很好消化,很多营养,很是快乐!
(作者系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16日 第09版
作者:周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