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头条
便民信息
社区分享
同城信息
更多招聘/出租/二手分类信息>>
以下正文开始
英格头:岁月的回响与山川的沉吟
洪文河
英格头,它地处英都和安溪交界的山岭,古称“翁格”,这个名字,像是从古老岁月中飘来的音符,有着时光独特的韵律;更像一颗被历史尘封又重焕光芒的璀璨明珠,镶嵌在英都镇西北角山巅。
英格头距离英都镇区10公里,从镇区经过良山村、过西峰大桥,朝眼林、南星方向上一段“观音崎”长坡即可到达英格村庄,这是西峰村西部地势最高的一个自然村,从这里再往上不到两公里就是英格头,这里有馨山(中尖山)西边的一个断崖自然隘口,海拔436米,曾是经英都通往安溪的古道,去年印尼华侨归乡省亲时讲他们长辈说过这条路因为以前西峰、头梅和安溪联婚关系而称为“相亲路”。现在从安溪县城大润发超市对面那条路直行,途径路英、大崎两个乡里,再上坡约2.5公里就到英格头土地公庙(翁洋宫),全程只有7公里。在遥远的过去,这条古道承载着无数的脚步,有行商的匆匆,有旅人对远方的憧憬,还有游子归乡的急切。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交通的迅猛发展,古道一度失去了往昔的热闹,渐渐隐没在岁月的尘埃中,仿佛一段被遗忘的旧梦。但如今,它再次被唤醒,路面已拓宽正在准备进行水泥硬化,重新恢复通行,即将续写时代的新篇章。
站在英格头山顶隘口,山风猎猎作响,像是在低吟着岁月的歌谣。在这处,静静矗立一方俗称“黑狗石”的界碑,这是光绪元年,即公元1875年农历二月,由安溪县和南安县两政府共同立下的,历经百来年风雨的无情侵蚀,碑身满是斑驳的痕迹,俨然是时光镌刻的独特纹路,每一道斑迹都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碑上的刻字虽饱经百余年岁月沧桑,字迹却依然清晰可见,那一笔一划,力透石背,像是先辈们用坚定的意志和对秩序的守护,在这方石碑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它们跨越了漫长的时光,仿佛还在执着地诉说着那段时光的沧桑巨变。这块界碑高1.2米,宽约0.5米,厚约10厘米,虽历经风雨,却依然静静矗立,宛如一位忠诚的历史守望者。碑上的文字,最上面一行从右到左为:“翁格乡翁洋村”,右侧竖写:“光绪元年仲春”,中间竖行刻写着:“安溪南安县交界碑”,左侧竖行刻着:“两县合立”。碑的南面属于南安市英都镇西峰村英格自然村,旧时杨氏在此聚居,因此既称“翁洋村”也称“杨林村”、“洋宅”、“杨厝”。北面则是安溪县城厢镇路英村。抚摸着这古老的界碑,仿佛能触摸到往昔岁月的脉络,它的存在,不仅分清了两县的地理界限,更是两县的历史沿革与地域分野见证者。
近年来,到此休闲探秘的乡民越来越多,有人为碑上的刻字仔细描上红丹,那原本古朴的石碑瞬间焕发出别样的神采。鲜艳的红丹与古朴的石碑相互映衬,更显得庄严肃穆。这红色,宛如跳动的火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又宛如流淌的热血,象征着这片土地从古至今的生机与传承。似乎在向新的时代宣告,往昔的历史不会被遗忘,它将以全新的姿态,继续承载着岁月的厚重,见证社会的风云变幻,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守护着这片土地的记忆与根脉。
英都乡民习惯称呼这里为英格头,查阅相关地方志记,便能发现,英格头在古代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地势险要的关隘,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说从英格头土地公宫往北下坡两百多米处,有一个叫二格的地方,以前曾经有一棵大枫树,此树听说要七八个人合围才能围尽,曾作为军事地图的指标,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九十年代有部队拉练,依据地图找不到这颗大枫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砍掉了。站在英格头,极目远眺,羊仔尖山峰峦巍峨,千峰竞秀,像是大地巨龙蜿蜒的脊梁。翔云陈庄、西峰九塔,还有重建后的延寿院九层塔,它们的雄姿在视野中清晰可见。东边松柏挺立、郁郁葱葱的英山,更像是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凝视着这片土地;左侧的岩湖山,在云雾的笼罩下,如梦如幻;东边的英石层山,充满了神秘的气息。距离此地东偏南方向约一公里处,还有明口岩旧址,虽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但那残垣断壁间,似乎还回荡着往昔的晨钟暮鼓。
据说英格头以前还是风水宝地。当地村民传说,这里的兔子山东边有一茄蕉藤长势旺盛,一直延伸到英石层,将一块外形象鹰的石头盖住,为了通行,乡民把茄蕉藤搞成拱形门状。受兔子山风水荫庇,此处贤才迭出,曾经有十三座大厝,出过某一朝代的昭德皇侯,受皇恩赏赐,享用金盏银簪,皇侯归家探亲进村临近英格抬头看见兔子山风水被破坏,当场愤恨而卒,现在眼林的马鞍宫,据说是因他而建的,宫虽不存,但地名仍在。还传说兔子山下面水库边叫“倒桥”的田沟,至今还流淌着铁锈水,就是兔子山受伤所流的血。还有清朝嘉庆年间,洪氏东四房十四世亦郎公移居此地造田繁衍时因虎患而设洞成功抓到老虎的“虎厨崙”,这些传说昭示着这里曾经是辉煌村落存在。
徘徊在英格头顶,清风裹挟着山林间草木的清香轻柔地抚过脸颊。早在1958年,英格头就有集体创办的茶场,金观音等茶叶优良品种至今保留完整并且仍在采摘中,十几可数米高的老茶树巍然屹立,茶园里茶树青翠欲滴,在微风中摇曳,散发的淡雅木本茶香,这是时光凝练的芬芳,悠悠萦绕,沁人心脾!这片茶场承载着当年集体的希望与汗水,悠悠数十载,依旧以一种谦逊而坚韧的姿态,深深扎根在块温馨的红色土壤。再朝东南方向凭高纵目,一幅美轮美奂的英都乡村盛景映入眼帘,青山秀水,浑然天成,似是被大自然这位丹青圣手精心绘就,满载着生活的甜蜜与自然的馈赠。错落有致的村落点缀在广袤的绿野之间,高楼豪墅、石墙黛瓦在阳光的轻抚下熠熠生辉,与葱郁的绿树相互映衬,宛如世外桃源,宁静而又温馨。水汽如梦似幻,轻轻袅袅地在空中升腾漫舞,仿佛仙境般朦胧。田野里,一垄垄庄稼在微风中沙沙作响,绿浪此起彼伏,偶尔泛起的涟漪,像是大地的微笑,展示着丰收的希望。
蜿蜒曲折的英溪九曲,犹如一条灵动的玉带,飘逸在这片乡村的土地上,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闪烁着碎金般的光芒,溪水或湍急奔腾,奏响激昂的乐章,或平缓流淌,倒映着岸边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好像一面明镜,将天地万物收纳其中。
远处,山峦连绵起伏,酷似一条沉睡的巨龙,守护着这片宁静的乡村。山脚下,许多虹桥横跨英溪,连接着两岸的村落,它饱经岁月的沧桑,却依然稳稳地承载着人们的脚步,见证着一代又一代英都人的生活变迁。英都的乡村新貌与英溪九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岁月沉淀的瑰宝,更是伟大祖国新农村建设朝气蓬勃新气象,让人心驰神往,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陶然自醉。
转身向北悠然漫步,然后登上海拔760米的英石岩顶往北极目俯瞰安溪整个县城,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繁华画卷,毫无保留地铺陈在视野之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现代文明的光泽,纵横交错的街道,似血管般分布在城市的肌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隐隐约约听见各种音乐声、商店促销广播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活力满满的都市乐章,那热闹非凡的景象,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满是人间烟火气,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对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县城心生充满无限遐想。
曾经,这里是交通十字交叉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南来北往的旅人在这里停留、交谈,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此碰撞、交融,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这些传说,如同璀璨的繁星,点缀着英格的历史时空,值得我们深入挖掘。那些名人雅仕曾在此地,面对这壮丽的山川,或吟诗作赋,或感慨万千,当年的悲壮与豪情,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先辈们的义行善举,也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成为了英格人心中的道德灯塔。在解放战争时期,英格头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年西峰游击队曾在此荷枪实弹,严密布防,以时任闽粤赣边区纵队的副连长张克辉指挥下俘虏来的安溪保安二团官员及其家属9人,顺利完成交换我方被俘的十三连指导员张志勤及其他群众。那段刀光剑影的红色传奇,那些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是英格不可磨灭的记忆。这里每一寸土地,似乎都在诉说着当年的英勇与担当,每一阵风声,都像是在传唱着革命英雄的赞歌。这片土地见证了英都革命老区在解放战争时期党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峥嵘岁月,它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厚重,也孕育着辉煌未来的希望。
如今的英格,风光旖旎,景色秀丽,风清气爽!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依然保持着那份独特的宁静与古朴。信步在英格头的小道上,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想。它像是一本打开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又像是一幅绚丽的画卷,每一处风景都饱含着深情。
英格,你是岁月的回响,在历史的长河中回荡着千年的故事;你是山川的沉吟,在天地之间诉说着永恒的魅力。愿你的未来,如那黎明后的初升朝阳,充满希望与光芒,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
作者| 洪文河
洪文河,英都镇霞溪村人,中共党员。泉州师范学院毕业后曾任南安三中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英都洪氏宗亲(西安)联谊会创会会长。
往期新闻推荐
金英网
微信 : wx.jnyng.com
直播:zb.jnyng.com
同城:tc.jnyng.com
联系电话
(内容中如有侵权作品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