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贪一廉、一奸一忠,和珅和纪晓岚这对性格迥异的历史人物,却都是乾隆身边炙手可热的红人。不过,乾隆帝去世,嘉庆帝继位,他们的结果却各不相同。

和珅被赐死,纪晓岚如何了?为何乾隆非要将和珅这个奸臣留给嘉庆呢?

新帝立威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嘉庆四年,也就是1799年,和珅被赐白绫,留下绝笔诗一首。

虽然死得快,但和珅绝对算得上封建王朝的所有奸臣中活得潇洒自在的一个。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和珅开始包揽朝廷大权,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地位仅低于领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诚谋英勇公阿桂,实实在在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他也彻底肆无忌惮地强取豪夺了起来。



彼时,和珅掌管着户部、内务府,随便以皇族中人过生日或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借口,便任意支取府库钱财,连地方和外国进献的珍宝,也要先让和珅过目挑选,再送到乾隆面前。

与此同时,他以权谋私的现象更严重了!



开设粮店、酒馆等,却欺行霸市,还抢占地方煤矿,放高利贷,比如15000两白银以每月1分利贷给他人,甚至最后本利能达到了21450两。

但和珅却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对亲朋好友一视同仁,唯独自己穷奢极欲,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如皇宫般的大宅,占地约3公顷,战貂皮1500多张、狐皮1000多张,其他珍贵兽皮不计其数。



据悉,和珅家产被查抄时,仅财产应有两三千万两白银,还有难以估价的珍宝、古玩、字画,动产和不动产的价值和体量,震惊了朝野。

对于和珅这个十足的贪官,乾隆并非不知情,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因为和珅太会做官了!

要知道,雍正勤政,58岁累死在案前,但儿子乾隆却是个反例,尤其在晚年,既爱面子,又喜奢华,而和珅则投其所好,六次下江南和两设千叟盛宴,花钱如流水,只为博乾隆欢心。

只要乾隆有需求,和珅总能满足。另外,和珅只贪不反,这也让乾隆没对他起杀心。



换句话说,和珅算是乾隆享受奢华的白手套,乾隆占尽了便宜,却不会被史官记一笔“昏君”,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乾隆在位时间60年,垂垂老矣仍不想退位,但也说过“在位时间不会超过康熙”。这时,和珅出了主意:“退位不退宝。”相当于垂帘听政。



乾隆开心了,但急着继承皇位的嘉庆,却恨透了他。

据说,乾隆晚年上朝时,眼瞎耳聋,全靠和珅当“传话筒”,但他却擅自下判断,被称“二皇帝”,让嘉庆敢怒不敢言。

“一臣不事二主”,是和珅被嘉庆拿来立威风的主要原因。



既变相把持了和珅的家产,又赢得了民心,嘉庆当然迫不及待地对和珅起了杀心,若不是有一棒子皇亲国戚求情,和珅会被凌迟,而不是一条白绫留个全尸。

和珅被处死,但作为他的正面例子的纪晓岚,却也没有想象中的飞黄腾达。

君王之术

纪晓岚是神童,民间传说,他出生时天有奇异之像,祖父梦到一道火光闪入自己家,所以被认为“火精转世”。

23岁时,纪晓岚乡试第一,8年后考取殿试二甲第四名,进入翰林院,算得上青年才俊。而他尤为擅长创作诗作,凭此赢得了喜爱吟诗作赋的乾隆帝的欢心。



伴驾期间经常妙对、智对乾隆的上联,与同为天子近臣的和珅,少不了较量。

一次,乾隆帝与和珅、纪晓岚微服私访,走到一处寺庙,见门前有一四方台。

乾隆帝思考后说出了上联:四方台、台四方、四方四方朝四方。



和珅一如既往地拍马屁战:“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而纪晓岚则嘲讽道:“何马屁,马屁河,马屁马屁大马屁。”

纪晓岚文人风骨,自然不会与和珅同流合污,私下里针锋相对更甚。

一次,和珅想拉拢一个姓金的尚书,对方掌管漕运,包括官船、民船和国外通商的商船。但金尚书不愿,被和珅打击报复,烧了一把火,好在死里逃生。

纪晓岚得知后,想上报给乾隆帝,奈何没有证据。



和珅见状,奚落道:“水部失火,金尚书大兴土木。”以讽刺纪晓岚白忙一场,但纪晓岚立即回怼:“北人南相,和中堂什么东西。”

可以说,纪晓岚以诗做武器,没少抨击和珅,但奈何有名无权,动摇不了和珅,也劝说不了乾隆帝。



嘉庆帝上位后,纪晓岚也仅有个太子太保、国子监事、协办大学生等头衔,无法对嘉庆帝产生任何威胁,况且,他也没有错处,嘉庆帝与其对所有旧臣赶尽杀绝,不如善待,给自己博个好名声。



所以,纪晓岚算是安稳度过了晚年,嘉庆10年病逝,赐谥号为“文达”。

和珅和纪晓岚的不同做官经历和最后结局,包含了帝王之术,同样也是封建朝代的一种悲哀,若贪官不除,百姓无宁日,国也将不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