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的清晨总是从富春茶社的第一笼汤包揭开序幕。贾仁贵推开雕花红木窗,让初春的阳光洒进他的卧房。他伸了个懒腰,丝绸睡衣下圆润的肚皮随之颤动。

"老爷,洗脸水备好了。"丫鬟小翠低着头,捧着鎏金铜盆站在门外。

贾仁贵嗯了一声,目光却落在街对面那个蜷缩在墙角的老乞丐身上。那老头穿着补丁摞补丁的灰布衣,头发花白蓬乱,正用颤抖的手接过对面粮铺伙计扔给他的半个冷馒头。

"晦气。"贾仁贵皱了皱眉,"大清早就看见这脏东西。"

管家赵德闻声而来,顺着主人的视线看去:"老爷若嫌碍眼,我这就去赶他走。"

"不必。"贾仁贵摆摆手,"去把昨晚的剩菜给他,省得他死在我铺子门口,更晦气。"

赵德很快端着一碗已经凝固的荤油和几块啃剩的骨头回来。贾仁贵看着管家把碗放在老乞丐面前,那老头竟颤巍巍地跪下磕头,嘴里念叨着什么。

"他说什么?"贾仁贵问。

赵德面露古怪:"他说...感谢贾老爷的恩德,愿菩萨保佑贾家世代昌盛。"

贾仁贵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这老东西,倒是会说话!"他随手从钱袋里摸出几个铜钱扔给赵德,"再给他这个,我倒要看看他能说出什么好话来。"

从此,这成了贾仁贵每日清晨的消遣。他喜欢看老乞丐接过残羹剩饭时那副感恩戴德的模样,更喜欢听那些花样翻新的祝福语。有时生意不顺,他就故意不给施舍,看老乞丐失望却不敢抱怨的表情取乐。

老乞丐却始终如一。无论得到的是半碗冷粥还是一整只烧鸡,他都虔诚地道谢。渐渐地,街坊们都知道了贾家门口有个"知恩图报"的老乞丐。

"贾老爷真是善心人。"绸缎庄的王老板娘逢人就说,"连对个乞丐都这么好。"

贾仁贵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施舍的份量也越来越大。他甚至允许老乞丐在他店铺的屋檐下过夜,只为听那句"愿贾老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眼到了端午。贾仁贵在自家大宅设宴,扬州城的富商巨贾几乎全到齐了。酒过三巡,盐运使司的周大人拍着贾仁贵的肩膀说:"贾兄,听说你养了个会说话的老乞丐?何不叫来给大伙助助兴?"

众人起哄叫好。贾仁贵酒意上头,当即命人把老乞丐带了进来。

老乞丐佝偻着背站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粗布衣上沾着街头的尘土。宾客们掩鼻皱眉,却又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传闻中的"神丐"。

"来,给各位老爷说几句吉祥话。"贾仁贵扔了一块银子在地上,"说得好,还有赏。"

老乞丐没有立即弯腰捡钱。他环视满堂锦衣玉食的宾客,最后目光落在贾仁贵身上:"贾老爷,老朽嘴拙,只怕扫了各位的兴。"

"少废话!"贾仁贵拍案,"让你说你就说!"

老乞丐叹了口气,忽然挺直了腰板。那一瞬间,他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既然如此,老朽就送贾老爷四句话——"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不过是镜花水月;高楼广厦金银满仓,终难逃一场空忙。"

满堂哗然。贾仁贵脸色铁青,酒杯重重砸在地上:"混账东西!给我打出去!"

家丁们一拥而上,拳脚如雨点般落在老乞丐身上。老人不躲不闪,只是死死护住怀里的一个蓝布包袱。最后他被扔出大门时,包袱的系带松了,露出一角泛黄的纸页。

那晚过后,老乞丐消失了。贾仁贵很快忘了这个扫兴的小插曲,继续过他纸醉金迷的日子。直到三个月后的那个深夜——

"走水啦!贾家走水啦!"

凄厉的喊声划破夜空。贾仁贵从睡梦中惊醒,只见窗外火光冲天。他仓皇逃出,眼睁睁看着三代积累的财富在火海中化为灰烬。

事后查证,是库房的油灯引燃了绸缎。可贾仁贵心里明白,是他为了逃避官府的税,把本该分开存放的货物全都堆在了一起。

一夜之间,扬州城首富沦为乞丐。往日的"好友"纷纷闭门不见,连妻子都带着剩余的首饰回了娘家。贾仁贵这才体会到,什么叫世态炎凉。

深秋的雨夜,浑身湿透的贾仁贵蜷缩在一座破庙里。这庙他认得,当年老乞丐就常在这里过夜。庙角堆着些干草,贾仁贵拨开想躺下,却摸到一个硬物——是个蓝布包袱,正是老乞丐那日拼命护住的那个。

鬼使神差地,他解开了包袱。里面是一叠发黄的纸页,最上面一张赫然写着"地契"二字。贾仁贵颤抖着手翻看,竟有十多张地契和银票,加起来足够买下半个扬州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包袱最底下还有一封信,信封上写着"贾仁贵亲启"。他急忙拆开,只见上面用清秀的字迹写道:

"贾老爷:

见字如面。老朽本名陈连磬,家父陈梦曾与令尊合伙经商。二十年前,令尊为独占产业,诬陷家父通匪,致使陈家满门抄没。唯老朽因在外游学得免,从此隐姓埋名。

多年来,老朽一直想报仇雪恨。那日端午,本想在酒中下毒,却见你给街边小童糖果,给孤老送冬衣...老朽犹豫了。

这包袱中是陈家被抄没时藏起的产业,本欲用作复仇之资。如今留给你,望你记住:人生起伏,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老朽时日无多,已赴杭州灵隐寺出家。恩怨已了,各自珍重。"

信纸从贾仁贵手中滑落。他想起老乞丐每日的祝福,想起那日宴会上欲言又止的眼神,想起自己是如何对待这个本该恨他入骨的人……

庙外雨声渐歇,一缕晨光透过破败的窗棂照在那些地契上。贾仁贵忽然双膝跪地,对着杭州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三个月后,扬州城新开了一家"念恩布庄",老板是个面容清瘦的中年人。店铺开张当天,所有乞丐都被请来吃了一顿热饭。有人认出,那老板分明就是曾经的贾仁贵,只是他如今总是望着街角出神,仿佛在等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