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贵州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惠及产妇安全舒适分娩,4月15日上午,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Babycare白贝壳关爱专项基金”的支持下,贵州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州省人民医院,正式落地无痛分娩公益资助项目。

  据悉,该专项公益基金由母婴品牌Babycare联合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发起设立,将资助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及贵州省人民医院有需要的产妇减免分娩镇痛的自费费用,预计至少150位产妇将收到每人最高1000元的现金补助,资助总额达15万元。



  忍痛生产并非唯一选择,无痛分娩普及有何阻碍

  在医学上,按照0~10分给疼痛程度定级,分娩时的产痛可达9.7-9.8,是高于癌痛的剧烈疼痛,相当于同时断掉十二根肋骨。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分娩时的真实感受:“仿佛有一千伏电流从身体里流过”。

  而无痛分娩,是帮助产妇减少分娩中宫缩痛感的现代医学方式,被许多产妇称为“人类之光”。无痛分娩问世已有百余年,当前最普遍、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方法之一是椎管内分娩镇痛阻滞,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向产妇后背脊椎的硬膜外腔注入麻药,来达到镇痛的效果,从而提升分娩质量,最大限度减轻产妇的痛苦。

  据《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 2023》,全国仅32.45% 的产妇能获得无痛分娩服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柳叶刀》全球产科麻醉调查报告表明,发达国家的平均普及率高达76%。《2022世界镇痛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仍有许多人对无痛分娩缺乏认知:36%的人不了解或仅听说过无痛分娩,并且仍然有21%的受访者认为打无痛会影响胎儿健康和成长发育,还有21%的受访者认为打无痛会给孕妇留下后遗症。

  调查显示,我国整体分娩镇痛普及率偏低涉及诸多原因,其中公众认知误区、经济压力,以及麻醉医师和助产士的人员短缺,是无痛分娩广泛普及的三大主要阻力。



  分娩镇痛政策先行,贵州积极响应多元化生育服务

  分娩镇痛普及工作自2019年起就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第一批913家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名单,贵州有30家医院入选。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和贵州省人民医院皆为首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

  据悉,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爱婴医院”,多年来一直是全省年分娩量最大、年危重孕产妇救治量最大的产科。2024年,贵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年出生婴儿12268名,平均分娩镇痛率达到73%左右。

  贵州省人民医院产科是国家级认证的爱婴医院,分娩量位列全省三甲综合医院第一名,是贵州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南明院区24小时危重孕产妇转诊通道畅通,为全省危重孕产妇的救治保驾护航。年出生婴儿9879名,平均分娩镇痛率达到68%左右。

  近年来,国家政策加强保障,各地方通过多举措助力,提高分娩镇痛技术的普及力度,以此更加全面地响应并满足多元化生育服务的需求。据了解,“分娩镇痛”被写入了“十四五”贵州省母婴安全行动提升实施方案,其中指出:规范开展专业陪伴分娩等非药物镇痛服务,鼓励开展药物镇痛分娩服务。

  “关注生育疼痛,承载着我们对每一位产妇的关爱,对每一个新生命的尊重,是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生育政策,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负责本次无痛分娩公益项目落地的贵州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表示。

  让分娩被温柔以待,公益基金助力孕妇舒适分娩

  在2022年,贵州省将无痛分娩正式纳入医保报销,并明确了省市县三级的无痛分娩收费标准。以省级为例,若产妇使用8小时的无痛分娩,费用为2700元。根据不同医保类型,这笔费用50%-70%由医保报销,余下部分或无医保的产妇仍需自费承担。“项目将补贴贵州产妇使用无痛分娩的自费部分,进一步减轻产妇使用无痛的经济压力。”“Babycare白贝壳关爱专项基金”联合发起方、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何晨霞介绍说。

  对于无痛分娩普及长线问题的解决,社会各界也在不断呼吁和积极参与。不少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无痛分娩普及。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学系主任黄宇光、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先后在全国两会提案中提出了麻醉医生培养、医院政策支持、麻醉医生配置、医保支付以及生育福利保障等一系列具体建议。

  长期以来,母婴品牌Babycare也积极致力于无痛分娩的普惠普及,自2022年设立国内首个专项资助无痛分娩的公益基金起,带着这份“止痛”的关怀跨越山海,落地11个省份,捐赠资助名额超2150人,并持续开展无痛分娩公众科普活动、公益倡导行动,呼吁打破无痛偏见。

  Babycare白贝壳关爱专项基金代表王姚铖表示,“生育疼痛不应只是被歌颂,更应该被关注。我们希望和呼吁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我们,让孕妈妈更舒适和有尊严地迎接新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