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是钟寅)4月15日,“传承2025”江苏行科学家精神报告会启动仪式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李四光、茅以升、彭士禄、黄大年等四名著名科学家的后人、同事作为报告团成员出席。随后,报告团将在南京、镇江、扬州三地举办12场报告会。
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陈雄,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方胜昔,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泽山出席启动仪式。方胜昔代表江苏省科协对报告团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学事业生生不息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挖掘科学家精神历史内涵,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脉络,增强自信心和凝聚力。同时,弘扬科学家精神能够激发创新热情,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今天,我们追忆先辈的足迹,不仅是为了缅怀他们的伟大成就,更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火炬。”方胜昔表示,希望青少年在四位专家内容充实的报告中汲取科学家精神财富、感悟科学家精神力量,将爱国情怀、无私奉献、创新锐气和坚韧毅力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事业观。
启动仪式后,彭士禄院士的女儿彭洁为南京理工大学师生带来专题报告。她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彭湃烈士和彭士禄院士的故事,彭士禄院士从一名烈士遗孤,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最终成为新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奠基者。
彭洁介绍,1951年,父亲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原本学的是化工机械专业。可在他即将毕业的时候,出访苏联的陈赓大将把他叫到大使馆,告诉他说,中央已经决定,要选一批优秀的留学毕业生进一步学习,转学原子能专业,并且问他:“你愿意吗?”彭士禄坚定地回答:“当然愿意,只要祖国需要!”
“就是这样一句‘祖国需要’,父亲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核动力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彭洁说,“父亲这一辈子都在做垦荒牛,从担任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主持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设计建造及运行,到参与组织引进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他做的都是垦荒牛的开创性工作。”
接受媒体采访时,彭洁表示,希望能把科学家精神播撒在青少年心中,未来成为祖国需要的科技工作者。
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听完报告后深受鼓舞。朱君是南理工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博士,她表示,自己从事的专业与国防相关,要向前辈科学家学习,不畏困难攻克卡脖子技术,将“祖国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