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范冰冰

获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项目支持

引发关注

据学院官网消息,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是由英国皇家学会设立的一项重要科研资助计划,该计划每年全球支持人数不超过15人,范冰冰教授获得资助金额为13.1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26万)。


此后,多个自媒体账号发布了范教授获奖的文章,评论区引发热议。

潇湘晨报消息,对此,范教授13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很忐忑”“实际上也就是个项目”“加上郑州大学四个字这么难吗”。

评论区有网友说,比起郑州大学,范冰冰这个名字可能更有流量,范教授在下面回复“有道理,但心里很不爽”。


据了解,范教授是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陶瓷材料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微波烧结制备陶瓷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范冰冰教授获奖资料,图源:郑大材料

被“走红”之后,范教授回应说无所谓,“做好科研,做好自己,带好学生。”

她表示这次奖学金是“非常”有含金量的,据她了解,“大陆目前还没有人拿到”。


记者注意到,学院发布范教授获奖的消息已过去一月有余,如今却凭借一行标题“翻红”。

正如“极目锐评”所言,标题用“郑州大学教授范冰冰获国际大奖”,可能流量不高。如果说“范冰冰获国际大奖”,那恐怕就是一个十万加甚至百万加,流量就来了。

教授的成果当然需要宣传,但不应该用这种方式,这有违他们的初衷。难道,宣传教授非要去蹭“某些同名者”的光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青年时评


一则学术喜讯,怎么被带歪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这几天,一条题为“范冰冰获国际大奖”的消息让人咋舌。不少人好奇点开,看看这个涉税务问题的明星到底拿了什么大奖,结果发现又是“标题党”新闻。这位“范冰冰”,其实是和那位明星同名的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她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奖学金项目支持,资助金额是13.1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26万元。

学校把这条消息发了一个多月,本是学术传播,最后却在网络平台靠“标题党”火了。包括当事者、教授本人,都大摇其头,称这样的走红让自己“心里很不爽”。这些消息发布平台用这种伎俩赤裸裸地博眼球、蹭流量,不是新鲜事,但每次发生了都仍然让人愤慨。严肃的学术成果,也需要娱乐化吗?大众真的需要这种“标题党”吗?

从学者的层面,他们更需要的是学术尊重,而不是学术娱乐化。范教授是郑州大学研究先进陶瓷材料团队的骨干成员,拿到的这个属于学者的“奖学金”,是国际学术界的重要科研资助,据教授本人表示,这个资助含金量还是挺高的,中国大陆此前还没有人拿到过。无论是从学术研究推进来说,还是从学术成果的认同度来说,这都是值得庆祝的喜事,理应得到高度的尊重,而不是这种跟娱乐明星捆绑的“流量搭售”。教授的这种走红,不是基于学术价值,严重一点说,这样的传播堪称对当事人的羞辱。好在范教授本人很有学术定力,说面对这所谓的“泼天的富贵”,自己“无所谓”,仍会继续“做好科研,做好自己,带好学生”。

从公众的层面,他们更需要的是消息精准,而不是一次次骗点击的“标题党”。正如教授本人无奈的叹息,“在名字面前加上郑州大学四个字就这么难吗”。对某些平台来说,这并非不能,而是不想。因为长期迷信流量,总觉得流量万能。可真相是,就算骗来了百万点击,感觉受愚弄的公众会对平台有好感吗?令人肃然起敬的获奖消息,哪怕只有一万人看到,也是成功。更何况即使从营销的角度来说,事实证明,“垂直类”消息比“广播式”消息更有效果。这些好奇带来的点击,终会反噬平台。一直搞“标题党”,就像一直喊“狼来了”,那样的结局连小朋友都知道——很多“震惊体”泛滥的平台,如今已经倒下了。

范教授长期从事的微波烧结制备陶瓷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普通人其实不需要太了解。它完成学术到市场应用的转化,也许只需要几个专业“读者”看到,就能造福社会。别让有真本事的人,以及真正有价值的消息,被“标题党”误导、娱乐化吞噬。传媒、大众和平台,需要一起努力,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舆论环境。

点赞郑州大学范冰冰教授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在看】【点赞】,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在看】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来源: 中国青年报、潇湘晨报、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极目新闻

青年时评: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责任编辑:张家宁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

点亮点赞、在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