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印有“东风+?+华为”字样的涂装车在重庆江北频繁出没,引发网友关注。车身标语“领先不止一代”“华为最强智驾”等关键词,为业内盛传的长安、东风两大汽车央企合作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巧合”的是,在前后脚举行的长安、东风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首次公开对长安、东风合并一事做出回应,不仅确认“重组方案基本完成”,并强调合并“对长安只会更有利”。东风集团也披露,重组工作已推进至技术共享与产能协同阶段,双方联合投资360亿元建设固态电池超级产线,单位产能成本下降41%,并计划2026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全系标配。

从人事变动到方案落地

长安与东风的“双向奔赴”

在长安汽车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朱华荣以三点回应为合并定调:其一,重组方案已基本完成,长安是重要参与者;其二,合并不会影响长安既定的品牌、技术与全球化战略;其三,否认“长安被吞并”“总部迁至武汉”等传言,强调“长安心中有数”。

这一表态不仅打消了市场对长安品牌独立性的担忧,更释放出合并进入实操阶段的信号。



回顾今年2月,东风汽车股份和东风科技先后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可能发生变更,而长安汽车也同样表示间接控股股东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引发外界关于双方合作的传闻。短短两月之间,长安、东风重组进展神速,政策推力与人事变动成为了重组背后的“有形之手”。

国务院国资委曾在2024年多次发声,明确要求对整车央企实施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再度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下一步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以提高产业集中度,暗示东风与长安之间的合并事宜正被上层全力推动。政策驱动下,东风与长安的合并已非单纯的市场行为,而是国家打造“世界级汽车集团”的战略落子。

长安、东风合并传闻流出当月,原东风汽车集团总经理周治平便火速调任长安控股股东兵装集团任总经理,紧接着,长安汽车原总裁王俊也官宣卸任长安汽车有关职务,回归兵装集团。这一“双向调动”被外界视为合并的铺垫——双方高层在兵装集团内协同,为资源整合扫清障碍。

资源整合破局“内卷”

带来1+1>2的想象空间

从业务结构看,长安与东风的合并绝非简单规模叠加,而是技术、市场与资源的深度互补。长安汽车在乘用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的积累(深蓝、阿维塔)与东风在商用车市场的统治力(市占率常年居首)形成天然协同;长安的智能化技术与东风的底盘制造经验可共同攻关高阶自动驾驶;双方在东南亚、欧洲海外布局的渠道与产能亦可整合,降低重复投资。此外,合并后新集团年销量将超450万辆,规模直逼上汽集团,还有望在采购、研发等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长安汽车2024年业绩报表显示,全年营收增长5.58%至1597.3亿元,总销量达268.4万辆,创7年来新高。其中新能源板块贡献73.5万辆,同比增长52.8%;海外销量53.6万辆,占比增长到20.0%。朱华荣将2024年定义为“投入期”,判定厚积薄发之下,2025年将成为长安汽车的“秋收时刻”——新能源车型密集上市、海外基地产能释放、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逐步落地,这些均为合并后的协同效应奠定了基础。

2024年,长安汽车净利润同比下滑35.37%至73.2亿元,看似“惨淡”,但实际上,下滑的主因是巨额的研发投入:2024年,长安汽车研发投入151.58亿元,保持10%以上增速;过去10年,长安汽车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前瞻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超1100亿元。



这一“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恰恰反映了长期主义者在战略转型期的典型特征——新能源赛道需要长期输血,长安汽车选择了“以短期利润换长期未来”。与此同时,东风汽车也在2024年成功扭亏,净利润达到5800万元。合并后,长安的智能化技术与东风的制造资源可形成闭环,强化造血能力。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比亚迪、吉利等民营车企凭借新能源快速崛起,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跨界入局,传统国企市场份额正被无情压缩。在此背景下,东风与长安的合并具有标杆意义——它标志着国有车企从“单打独斗”转向“集团作战”,以应对民营与科技企业的冲击。若后续一汽集团也加入重组(业内传闻已久),中国汽车行业或将引发“鲶鱼效应”,形成“国有航母”与“民营舰队”并立的格局,进一步激活市场竞争。

东风与长安的合并,既是政策推动的必然,亦是市场倒逼的选择。从朱华荣的“方案基本完成”到疑似三方合作新车的谍照曝光,这场重组已从战略构想迈入落地执行。

短期看,合并需要消化品牌整合、文化融合等阵痛;但长期看,双方在技术、产能与市场上的协同效应,将为中国汽车行业提供“破卷”的新范式——通过资源集中与优势互补,国有车企有望打破“大而不强”的桎梏,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当华为的智能化技术成为黏合剂,当央企的制造底蕴遇见市场化改革,这场重组或将书写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