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著名画家蒋兆和逝世
三十九周年
· ○1904-1986○ ·
去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美与共——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中,一幅被众多艺术爱好者期待已久的巨作正式对外展出,它就是蒋兆和的《流民图》。这幅绘制于1941至1943年的作品,原作尺幅纵200厘米、横2700厘米,曾在绘制完成后不久于北京太庙展出,然而仅仅展出了一天,就被日本宪兵勒令关闭。次年它又在上海展出两周,反响热烈,日方再次出面阻挠,还借故取走,原作从此下落不明。直到 1953年被发现时只剩下原作的约一半。
《流民图》(局部)
为了创作这幅作品,蒋兆和亲赴上海、南京等地,体验沦陷区的生活。他看到在日军铁蹄践踏下的百姓“人不为人”的生活情景,形形色色的人们在暗无天日的境遇中艰难前行。画中人物传递出的那种绝望和无助,给予观者极强的代入感。在它面前久久驻足,没有一个人能够平静地离开。
《杜甫像》
对于蒋兆和的历史人物画像,大家也一定不陌生。这幅诞生于1959年的《杜甫像》因入选语文课本而早已家喻户晓。那时在书中杜甫像旁涂鸦的我们,长大后学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再回想起课本上的那幅杜甫像,诗人面容上那种怅然中又饱含深情的神态,让人心中产生了一种神奇的“连接”,不免由衷感叹,一位是用诗为劳动人民书写历史的“诗圣”,一位是为“人民写真”的现代水墨人物画巨匠,果然只有心中念着人民的人,才会被人民记住。
今天是蒋兆和大师逝世三十九周年,我们深切地缅怀他。除了上面这些广为人知的作品,蒋兆和还创作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题材的经典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
思想文化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