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贵州普瑞眼科医院举办“人工晶体集采政策解读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专家面诊会”,吸引了近百名患者及家属参与。自2024年7月25日国家人工晶体集采政策全面落地以来,贵州普瑞眼科医院积极响应,通过价格大幅下调与技术升级,让患者以更低成本享受更优质的多功能人工晶体,推动白内障手术从“复明”向“全程视力”高质量转型。
集采政策落地效应:晶体价格降幅超60%,患者经济负担显著减轻
据贵州普瑞眼科医院白内障专科主任卢士新介绍,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对白内障手术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看得见”转为“看得清、看得好、看得舒适”,对功能性人工晶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长期以来,价格因素导致患者在选择功能性人工晶体时有很大顾虑,集采政策的实施,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比如,集采政策实施后,人工晶体整体均价下降60%。如患者可以用双焦点人工晶体的价格,换上三焦点人工晶体,从而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和更清晰的视觉体验。这一政策彻底打破了“多功能晶体高不可攀”的壁垒,使更多患者能够通过一次手术同步解决白内障、近视、老花、散光等问题,实现“脱镜”目标。
专家解读:技术迭代与政策红利叠加,开启“全程视力”新时代
面诊会上,贵州普瑞眼科医院业务副院长、白内障手术专家张唯伟教授结合临床案例,深度解析了集采政策下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技术突破。张院长指出,随着功能性晶体普及,患者对视觉质量的需求从“看得见”转向“看得清、看得舒适”。例如,三焦点晶体通过光学设计可提供远、中、近全程清晰视力,尤其适合对视觉要求较高的教师、工程师等职业群体。
患者受益:从“治病”到“提升生活质量”
面诊会现场,多位已术患者分享了集采政策带来的改变。65岁的王女士表示,此前因三焦点晶体价格高昂放弃手术,如今通过集采政策仅花费原价1/3的费用便成功植入晶体,“现在不戴眼镜也能看清手机和书本,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对此,张唯伟院长强调,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进步,更是民生工程的体现。医院通过优化诊疗流程、引入国际尖端设备确保患者获得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望未来:普惠医疗与精准诊疗并重
贵州普瑞眼科医院院长李志敏表示,未来医院将持续推进“集采+技术升级”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公益筛查等活动,进一步普及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知识,让更多患者以普惠价格享受前沿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