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展示广州市花都区山水田园风光、人文历史、各项建设成就等,花都区政协诗书画院联合花都区融媒体中心、花都广电艺术中心制作“书香政协·半月风雅”栏目,以“歌颂花都”为主题,以区政协诗书画院成员的诗词楹联、书法、美术、摄影作品为载体,以图文并茂、声画互动的形式为广大市民奉上一份“文化美餐”。本栏目每月逢1日、15日推出,下面请看第18期:《“书香政协·半月风雅”⑱:春探港头村》。
《港头春色》 梁小燕 摄
港头村简介
港头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东北部、流溪河畔,村域面积2.83平方公里。该村坐北向南,东南西三面环水,具有典型的珠三角传统水乡特色,是古时花都的水陆交通要道。村内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文孙曾公祠、云门曾公祠、云门别墅等,被誉为“露天的岭南建筑博物馆”。
历史与文化
港头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以前,由曾氏先祖曾文孙于1358年迁入开基拓展。村内历代有多人中举为官,享有“五代连甲科”的美誉。2014年,港头村被评定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并入选广东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港头村被列入广州市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并成为“岭南国际建筑师公社”项目的核心区域,致力于打造集文化、生态、产业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典范。
《港头村》 孙月明 摄
建筑与布局
村内建筑呈现典型的广府民居“梳式布局”,特色包括镬耳墙、灰塑、石雕等。现存古巷11条,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近60座,涵盖祠堂、别墅、书室等多种功能,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自然与生态
港头村地形以丘陵和低洼地带为主,平均海拔20米。村内水系丰富,大坑河、小坑河汇入流溪河,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水乡景观。村域内农田、水塘、湖泊交错,自然资源丰富。
港头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重要文化地标和旅游目的地。
《春探港头村》系列之一 李八一 摄
《春天来了》 马心欢 摄
港头村春游
梁庆
流溪河畔百花飞,水绕港头三面围。
含翠古村春色早,赏心此处不思归。
书法 作者:李文雄
《美丽的港头村》 马心欢 摄
《乡村振兴之古村新貌》 马心欢 摄
港头夕照
罗乃坚
夕照澄塘敛暮尘,古祠镬耳映彤云。
百年未褪书香气,十巷门楼墨色新。
书法 作者:陈可坚
《编织春天》 马心欢 摄
国画《港头古村落》 作者:朱田生
文孙曾公祠有怀
贺艳梅
龙舟载月古榕边,镬耳听风六百年。
民德归淳承祖训,慎终追远毓英贤。
书法 作者:林岳恩
《春探港头村》系列之二 李八一 摄(广角拍摄效果)
《港头古村》 周洁萍 摄(广角拍摄效果)
楹联作品:
同题:港头村
梁庆
朝北港头,百载古村千叠梦;
岭南院落,八家先祖五登科。
马二坡
绿绕村庄,祠宅古榕安福地;
街临陂水,骑楼石径证侨乡。
梁绵东
古村育秀,五代精英皆上榜;
后辈仰贤,一村哲士尽增光。
罗乃坚
科甲天连功泽远;
梓乡地接福源长。
汤爱芝
迁从化,迁杨荷,迁吉迳,迁港头,根落花东叶茂,五代连科甲;
庆公祠,庆书室,庆古村,庆胜地,名扬南国颜新,一朝誉网红。
春探港头村
梁绵东
福入古祠现大红,频来喜气;
春临宝地添新绿,尽见生机。
水引流溪,八景迎春留笔墨;
名扬粤海,九安定巷看明清。
注释:九安,指有九条以安字定名的古巷,港头村有明清两代建筑风格。
《春探港头村》系列之三 李八一 摄
国画《港头古村落》 作者:朱田生
来源:花都区政协诗书画院、花都区融媒体中心、花都广电艺术中心
统筹、文字:吴隆恩、谢惠瑜
配音:简雅琪、黄子川
视频:蔡剑豪、江绍成
编辑:高韵宇
复核:龚耀东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
内容推荐
“花都发布视频号”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