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帅标 通讯员 丁若彤 陈钰欣
“这6万元要是罚下去,厂子就垮了!多亏你们帮我找到了出路!”近日,湖南省韶山市某洗涤厂经营者刘某握着检察官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她的洗涤厂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劫”——6万元罚款减至3000元,背后是韶山检察推动行政争议法治化实质性化解的法治实践缩影。
2013年,刘某在韶山租下一间民房开办洗涤厂,用踏实肯干的双手和诚信经营的匠心,赢得了周边酒店和居民的信赖,洗涤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刘某将洗涤厂从城区搬迁回家乡,洗涤设备升级为半自动化设备,带动2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2020年疫情暴发,洗涤厂订单骤减,但刘某咬牙坚持:“再难也不能亏了姐妹们的饭碗!”她自掏腰包发放基本工资,硬是挺过了三年寒冬。
2023年3月,待到寒冬散去,刘某正撸起袖子打算大干一场,行政机关的一次检查却让洗涤厂再次陷入困境:检查发现洗涤厂于 2019年购置内嵌有压力容器“不锈钢烘筒”的蒸汽熨平机,由于未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且超期未检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行政机关做出了6万元的罚款决定。
6万元罚款对资金链本就紧绷的洗涤厂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焦虑不安的刘某根本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购置设备时,设备厂家没有告诉我这个设备需要办证、检验呀!”刘某多次解释申辩,仍未能改变处罚决定。由于洗涤厂逾期未缴纳罚款,2024年3月12日,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以行政争议化解为由撤回申请,却未能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2024年8月,刘某来到韶山市检察院申请监督。检察官查阅资料发现,“小过重罚”案例中经常出现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身影,而一家小菜店、一个小超市,背后可能是一个或几个家庭的生计和希望。望着眼前的案卷,检察官陷入了沉思。
经过调查,发现涉事设备确未登记和检验,但刘某系初次违法,且收到整改通知后能够积极配合整改,立即停用设备并登记送检,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为确保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在充分调查核实的基础上,检察官多次走访法院、工商联等单位,倾听意见、凝聚共识,奠定坚实化解基础。
2024年11月28日,韶山市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担任听证员。听证会上,检察官详细介绍了刘某的整改情况,并重点阐述了6万元罚款对于一家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巨大影响。
“执法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听证员们一致认为:刘某的无心之失已经得到全部整改,也未曾造成严重后果,6万元罚款过于严苛,希望能够酌情减免。次日,韶山市检察院参考听证员合议意见,依法建议行政机关撤销原处罚决定,从过罚相当、护航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对刘某予以处罚。
2025年3月,行政机关采纳了检察建议,依法撤销原处罚,重新对刘某作出罚款3000元的决定。刘某当场缴纳罚款并感慨道:“这件事让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以后每台设备我都要建档备案,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