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西双版纳举办傣历新年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大游演。 澎湃新闻记者 孙骏 陈鑫露(01:20)
“水、水、水水水、水”……
4月14日上午,从西双版纳州首府景洪市主要街道上传出一阵阵的高呼。随之,一队队身着民族服装的人群载歌载舞,在道路两旁密集的人群欢呼声中,向泼水广场汇聚。
这是傣历1387年新年节(2025年泼水节)民族民间文化大游演的现场。每逢傣历新年节,西双版纳都会举行这一隆重的大游演。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现场了解到,今年的大游演更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通过音乐、舞蹈、花车和科技等形式,展现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幸福美好的多彩生活。约3500名表演者组成53支特色队伍、8大主题方阵。
令很多游客惊奇的是,大游演的队伍中有一只由机器狗组成的队伍,还有一支“新市民”组成的队伍,展现出西双版纳的自信。
有游客表示,这样的西双版纳够包容、够开放、够古朴、够新潮,“让人来了还想来。”
够古朴:各民族传统文化让游客看到爽
14 日上午8时30分许,象脚鼓与铓锣的合奏从远及近地传来,掀开傣历1387年新年节民族民间文化大游演的序幕,景洪市从街心公园到泼水广场的道路两旁,早已挤满了游客和市民,很多人举着手机,踮着脚,探着头,向远方焦急地张望着,直到大巡游的队伍闯入眼帘,他们立刻发出了欢呼声。
“我七点多就在这里等了,就怕来晚了,挤不进去。”游客沈女士说,原以为自己已经很早了,但没想到大家的热情这么高,“我到的时候,现场已经有不少人在等待了。”
大游演上装扮成孔雀造型的表演队伍。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当一个个表演方阵依次前行,鼓声、锣声等响亮的音乐声传来,“水、水、水水水、水”的高呼声从大游演的队伍中不时响起。这6个字可能是很多游客来到西双版纳就会牢牢记住的,它既是祝酒词,又是西双版纳人民热情、豪爽的展现。
民族团结、贝叶之光、傣族传统、民族风采、新市民心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伞舞、主题花车8个方阵,一路歌舞一路行,集中地展示了西双版纳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包括傣族章哈、葫芦丝演奏,布朗族、哈尼族、基诺族民歌,还有基诺大鼓舞、傣族舞蹈、大型实景演出《孔雀公主》经典片段等表演。
“我们的手势就是大象的手势,动作相对简单,但也排练了一周左右。”一名表演者身着大象服饰,热情地与游客挥手互动。她说,虽然排练的时候很累,但是真正演出时,能与游客互动,让她感觉很开心。
“我觉得这样的盛大活动非常好,可以把当地的特色文化和文旅服务展现给全世界。”来自昆明的游客王霞说,作为云南人,她从小生活在多民族的环境中,接触了很多少数民族文化,这场文化盛宴让大家共同见证了西双版纳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魅力,“从绚烂的舞蹈到悠扬的歌声,从精美的服饰到独特的民俗,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深深感受到这片热土的文化底蕴。”
够时尚:机器狗方队引爆线上线下
“快看!机器狗!”
在活动现场,8只身披花环的“铁家伙”有节奏地用腿呼呼敲打着地面前行,立即吸引了两旁观众的目光。
这8只机器狗在操作员的操控下,不时做出行走、卧倒、转身等姿势,行云流水又憨态可掬。
大游演上出现了机器狗队伍。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以前觉得机器狗都是冷冰冰的,今天看到它们和现场的队伍这么搭,感觉还挺有意思的。”来自大理的白族游客赵先生,举着全景相机追了这8只机器狗半条街。他说,现在机器狗适用的场景很多,但没想到这样的民族性节庆活动中也能有科技展示,且丝毫不违和。
与赵先生一样,一名6岁的小朋友也对机器狗赞不绝口,“好帅好酷!”
除了现场游客对这8只特殊的“演员”满是“星星眼”,不少观看直播、视频的网友也在网上对此充满了好奇与惊喜。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道,“前有春晚机器人扭秧歌,现有版纳花车机械狗”;“机械狗与傣文化的碰撞,新奇有趣”;“这是科技与时代的碰撞”。
更有傣族网友在社交平台中感慨:“我们的祖先用贝叶记录智慧,而今的年轻人用代码续写传奇。当机器狗的齿轮咬合声与象脚鼓共鸣时,我听见了文明传承的崭新心跳。”
大游演上男性装扮孔雀是一项很古老的传统表演。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在这场大游演中,机器狗为代表的科技感与孔雀舞、象脚鼓等传统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西双版纳新的“文化拼图”。正如网友所言,科技的外壳下,跳动的是民族文化的内核。
够包容:新市民方阵演绎“幸福版纳”
如果说机器狗展现的是西双版纳的未来,那么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市民便是当下生活的创造者。
澎湃新闻从活动现场了解到,本次活动共分为8个方阵,每个方阵都各具特色。其中“新市民心家园方阵”是今年的另一个亮点,不仅体现西双版纳对新市民的关怀,也展现新市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据微信公众号“景洪发布”消息,近年来,西双版纳因温暖的气候等因素,吸引了众多 “旅居客”来此定居或长住,为了让这些新市民感受到家的温暖,西双版纳积极探索“养老+旅居”的服务新模式,以文化带动康养,以文化丰富内涵,多举措开创新市民的“心”家园。
大游演上的一辆花车以“有 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为主题。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西双版纳美食多,气候好,人也热情,我退休后就来这里定居了。”来自上海的69岁刘阿姨退休后去过许多地方,来到西双版纳后,立即被这里的人和物吸引,当即决定在这里置业定居。
今年,她又将两位上海朋友邓阿姨和孙阿姨邀请到西双版纳长住,一起感受这里的幸福生活。
“我去了二十几个国家,但西双版纳真的很令人难忘。”邓阿姨说,这里不仅大街小巷都十分美丽,人也充满了善意,“无论什么场合,大家都很热情。”
对此,澎湃新闻记者也深有感受,就在4月13日晚的万人齐放孔明灯活动中,记者放的孔明灯还没飞起来,就不慎被大风引燃。见此情景,周边的西双版纳居民不仅没有嘲笑,还热情地邀请记者一起去放飞他们正在准备的巨型孔明灯。
“我们也想在这里定居了。”邓阿姨和孙阿姨都说,通过刘阿姨的介绍和这次完美的旅行体验,她们已经初步有了来此定居的想法。
西双版纳用大游演展示了城市的形象和目标。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西双版纳用真诚收获了许多像刘阿姨这样的“新市民”,景洪市曼景保村千人长街宴项目负责人王一娜也是其中之一。
王一娜告诉澎湃新闻,从旅居“候鸟”到成为西双版纳“新市民”,身份的转变源自她对西双版纳越来越深的爱。
“过去六年,我的身份都是‘旅居客’,但我每年在西双版纳居住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当地结识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于是,在第七年,我决定把工作和生活都搬到版纳。”
在她看来,西双版纳是一座“来了就会爱上,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作为新版纳人,我真诚欢迎各地朋友前来版纳,感受浓郁文化。”
傣历1387年新年节(2025年泼水节)民族民间文化大游演已经结束,但西双版纳展现的城市精神和热情、包容、新潮,还会一直持续下去。
海报设计 郑达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