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4月11日,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桃镇黑圪塔村劈山嘴山上,手拿铲锹正在植树的村民,看见来回快速穿梭的无人机运输树苗高兴不已。
劈山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以往植树时,村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将树苗搬运到种植区域。山路崎岖难行,靠人力肩挑背扛,效率低下,而且每次搬运的树苗数量有限,一天下来,进度缓慢。如今,无人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只见它轻盈地穿梭在山间,每次可携带48棵油松树苗,按照预设的路线快速地将树苗运送到指定地点,一分钟一个往返,整个过程高效快捷。一个无人机,相当于五六个人的劳力。人工需要一个月完成的工程,有了无人机的助力,十天就可以完成。
无人机植树,不仅大大提高了植树效率,还降低了劳动强度和运输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对山地环境的人为破坏,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探索出一条科技新路径。
米脂县林业局党组成员冯学春表示:“2025年,我县人造林总共6万亩,其中人工造乔木林5000亩,人工造灌木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2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实施这些工程,现在基本都在陡坡立上,立地条件差,施工难度大。从2023年开始,因为造林立地条件变差以后,逐步在这些地方使用无人机运送苗木,今年估计造林使用无人机运送面积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