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4月15日电(记者邵鲁文)临近午饭时间,记者走进威海市羊亭学校食堂,只见荤素搭配的饭菜已经出锅,正等待学生前来用餐。学校校长李蕾说,这些可口的饭菜,不少出自食堂“妈妈岗”员工之手。

  “妈妈岗”是指能够吸纳法定劳动年龄内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就业,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兼顾工作和育儿的就业岗位。


  威海市羊亭学校食堂“妈妈岗”员工在准备学生饭餐。新华社记者 邵鲁文 摄

  李蕾告诉记者,学校以校餐改革为契机,在食堂率先设置“妈妈岗”。现在,学校食堂70%以上的岗位已经转化为“妈妈岗”,绝大多数都是本校学生的妈妈。“妈妈给孩子做饭是让人放心的,我们食堂的满意率近期也有明显提升。”

  为打破育儿妇女就业困境,实现“带娃、赚钱”两不误,山东2024年以来在全省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从加大“妈妈岗”政策支持、扩展“妈妈岗”岗位开发设置、强化“妈妈岗”就业服务供给、加强“妈妈岗”员工技能培训等方面,促进育儿妇女实现高质量就业。

  近日,在聊城临清市青年路街道育新社区老党校院内,一场招聘会火热开场,其中也包括“宝妈”专属的“妈妈岗”。

  “工作时间能接送孩子,还有居家办公选项,这样的岗位很适合我。”女儿只有2岁大的刘慧敏,在招聘会上与一家电商公司签订了客服岗位的就业协议,她说,越来越多的招聘会推出“妈妈岗”,让不少与自己情况相似的女性找到了兼顾家庭与事业的就业新方式。

  山东省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卫华说,在推进“妈妈岗”就业模式过程中,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育儿妇女就业需求,梳理本地区带动妇女就业能力强、安置育儿妇女数量多的企业清单,纳入“妈妈岗”用人单位统一名录。同时,引导、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采取弹性工作方式,探索开设可按需请假的“弹性妈妈岗”、可自选时段的“宝妈班组”、可带回家工作的“流动妈妈岗”,积极挖掘电商运营、直播带货、文创策划等自主性高、方式灵活的“新业态妈妈岗”。

  在拓展就业岗位的同时,山东人社部门还面向育儿妇女开展技能培训,支持“妈妈岗”员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在威海长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妈妈岗”员工正参加胶东花饽饽制作技能培训。新华社记者 邵鲁文 摄

  “结业就能上岗,还免培训费,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济宁邹城市市民田林林参加完当地举办的“妈妈岗就业直通班”培训后感慨道,“作为2个孩子的妈妈,我看到政府全额补贴培训费、培训过程中不耽误接送孩子、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等信息后,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

  邹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饶志茹说,专项培训,不仅解决“就业难”,更关注“发展优”,目前包括田林林在内的首期56名学员已踏上职业新征程。

  在枣庄市薛城区,当地妇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进社区”活动,采取“理论+实操”的方式,对社区妇女进行柳编、绒花、母婴护理、家政服务等多种内容的公益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

  “我们去年举办了各类技能培训班28场,培训妇女1200余人,为100余名育儿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薛城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渊渊说,通过培训为育儿妇女赋能,让更多“宝妈”重返职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张涛说,山东省“妈妈岗”用人单位招聘专区已于近期上线,目前已征集首批“妈妈岗”用人单位400余家,开发相关岗位1.8万余个。下一步,人社部门将健全涵盖培训、就业、权益保护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努力把“妈妈岗”打造成为育儿妇女安心就业的“幸福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