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20余天的紧张施工,4月14日,随着最后一块顶板浇筑完成,由台州交投集团建设、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的台州市域铁路S2线滨海集聚区站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台州市域铁路S2线建设向通车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作为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和“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台州市域铁路S2线全长66.57公里,共设车站20座,概算总投资307.34亿元,是台州市当前投资额最大的单体项目。本次封顶的滨海集聚区站位于台州湾新区聚洋大道与甲南大道交汇处北侧,以高架形式横跨聚洋大道中心,毗邻台州市临港汽车制造区、通用航空制造区,是S2线建设的节点性工程之一。
车站主体为路中高架三层侧式站台车站,其中二层为站厅层、三层为站台层,采用了“建-桥合一”纯框架结构型式,不仅提高了车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展现了我国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卓越创新能力,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车站总长140米,宽23.1米,高22.45米,总建筑面积6539.41平方米,设计承载客流量高达10180人/小时,是台州湾新区核心地段最大的高架车站,建成通车后,将成为台州湾新区的新地标。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团队紧密围绕工程建设,发扬“开路先锋”精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不断优化技术管理,精心组织施工,创新安全管理,强化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工程高标准建设。项目团队结合重难点方案,采用下沉管理,将现场管理延伸至班组长,通过“早碰头晚交班”形式,核实当天任务完成情况。技术团队深入研究图纸,狠抓工序转换,加强各部门联动沟通,准确掌握施工实时进度和技术要点,定期召开施工生产会,明确施工目标,跟进各项资源配置和施工现场情况,遇见问题及时纠偏调整,切实保障工程建设进展。
滨海集聚区站主体结构施工期间,项目团队统筹谋划、科学组织,积极克服不利因素,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最高峰时期现场80余名工人日夜奋战,全力推进施工建设。针对滨海集聚区站主体结构施工采用混凝土一次性浇筑伴随的支模架失稳垮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多项风险源,项目团队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专项方案,进一步细化技术交底,覆盖主体结构预埋件安装、张拉作业平台搭设、预应力压浆等各工序,为滨海集聚区站顺利封顶筑牢技术基础。
项目狠抓安全管控,重点区域重点盯控,项目负责人定期带队开展隐患排查,对高支模、连续梁等关键施工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安排专人对支架体系进行全过程监控、加强系统日常检查,做好现浇支架周边临边安全防护和警示标识。利用早晨班前讲话,结合作业任务、危险特点、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教育。加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采用智能化系统,施工现场设置标化围挡及防尘喷淋系统,出入口配置自动洗车机,配备大型洒水车循环对地面及路口进行冲洗,有效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024年,该项目荣获台州市“质安文化进工地”示范标杆。
项目党支部坚持打造“党建+生产”深度融合模式,以“红色工地”为载体,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党员技术骨干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多班组交叉作业且工序相互干扰的问题,采取精细化工序管控和分阶段验收机制,有效减少各班组、各工序之间的相互干扰,确保施工进度的稳步推进以及施工质量的可靠保障。党员领导干部带头驻守一线,通过查隐患、控标准,确保高风险作业“零事故”;协调资源调配,保障24小时连续施工,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项目高效推进按下“加速键”,被属地政府评为“红色工地”竞赛活动优秀项目。
实干担使命,奋斗正当时。截至目前,台州市域铁路S2线7标段施工生产已全面步入主体结构和桥梁结构攻坚时期,施工形象进度全部迈入可视化阶段。滨海集聚区站已封顶、无人机小镇站站厅层浇筑完成、方特站施工站厅层立柱,绿脉南路特大桥、滨海集聚区特大桥、无人机小镇特大桥已累计成桥超过2500米,滨海车辆段综合楼、单身宿舍桩基已全部完成,地基加固已完成约90%。后续项目建设团队将继续保持大干快干态势,践行“忠诚担当”嘱托,抓安全、控质量、保进度,以开展劳动竞赛为抓手,激励全体参建员工建设热情,为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贡献力量,助力贯穿台州南北的交通动脉加速生长。
据悉,台州市域铁路S2线建成后,将与市域铁路S1线共同组成中心城区“东进西扩、南联北跨”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对于推动“三区两市”融合发展、推进综合交通提级扩容、改善居民出行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台州市域铁路S2线7标项目施工内容为滨海集聚区站、无人机小镇站、方特站三个高架车站和四段区间桥梁及一个车辆段,线路全长 8.231千米。本区间高架桥梁涉及4座特大桥,连续梁最大跨径90米、系杆拱最大跨径96m,桥梁段总长7.815千米。滨海车辆段共计17个单体,建筑面积75834平方米,工程总用地面积326703.57平方米。(中铁隧道市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