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焊花点亮钢铁丝路

云南日报记者 李承韩

焊枪起落间,200多个焊脚被逐一精准焊接,误差不足1毫米。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车辆段的王超大师工作室里,一块密布焊点的车下电源板卡在王超手中焕然一新。这块板卡,是动车组逆变器的“心脏”,其功能直接关系到列车上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经过王超的巧手修复,它再次成为中老铁路动车组稳定运行的关键保障。

王超是昆明车辆段检修车间的一名车辆电工,也是中老铁路检修战线上的技术尖兵。从修复精密板卡到攻克技术难题,从制定作业指导书到搭建创新平台,他用匠心守护了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平稳安全出行。

2023年7月,中老铁路CR200J动车组逆变器地面检修试验时,主控板频繁出现03、0D、07故障代码。面对“更换试验台”的检修结论,王超不愿就此放弃。他一头扎进试验台,图纸摊开,板卡在手,检测笔在电路元件间穿梭。经过连续数日的钻研,他成功完成了试验台的升级改造,彻底消除了隐患。这一创新,不仅避免了动车组因配件更换而停运数天甚至数周,更为中老铁路检修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王超的工作室里,焊枪的火花常常映亮深夜。他主持完成的3项昆明局集团公司科研项目、29项技术攻关课题,以及自主研发的板卡多路信号输出及反馈装置、铁路客车39芯通信座对线装置等20余项工装成果,正成为中老铁路检修技术创新的“硬核支撑”。

2023年11月,“澜沧号”动车组首次回国检修。王超带领工作室成员全员出动,严格按照“高一档、严一格、精一度”的标准,为“澜沧号”量身定制检修方案。短短两周时间,王超团队完成了PIS车厢控制器、车下电源集成板卡、液位传感器、电茶炉控制箱等关键部件的检修任务。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检修”的速度与精度,为“澜沧号”安全运行筑牢了技术屏障。

在王超的牵头下,昆明车辆段成功搭建了学习培训、故障诊断、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四位一体的精品科技创新平台。这个平台,被同事们形象地称为中老铁路客车检修技术的“策源地”和电气故障的“三甲医院”。

“创新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焊枪的火花仍在继续,王超的脚步也未曾停歇。

来源:云南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