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光绿满山,盈袖茶香韵悠长。

清晨的薄雾中,贞丰县小屯镇木桑村的茶山仿佛披上一件轻纱。春日的阳光和煦地洒在重重叠叠的茶树林中,露珠在茶叶尖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映照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采茶。

“你们知道不,老刘家孙女昨天出嫁了!”

“听说新郎是她上大学时的云南同学咧。”

“他孙女读大学的费用全靠10多亩茶园呀!”

绚丽绽放的樱花树下,几个妇女一边在翠绿的茶树间指尖翻飞,一边交谈着寨子里的事,腰间的竹篓里装满了春天馈赠的精华。爽朗的笑声在山谷中回荡,茶香与花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春光画卷。

“老辈人讲茶树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几十年’,真是一点不假。我这茶园一芽一叶采摘的是希望,一烘一炒收获的都是甜头哩!”正在采茶的刘帮富说到兴头上,拍拍兜里的手机,“茶青卖出去,微信到账叮咚一响,那声音爽得很!”


茶青。

刘帮富原来以种苞谷为主,收入微薄。自从村里发展茶产业后,他家种上17亩茶园,加上两口子又到茶叶公司打工,去年收入就达到15万多元,走起路来都精神多了。

像刘帮富这样的茶农,在木桑村还有不少。茶叶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木桑村有种茶的历史,茶产业的新起点是2015年。当时的老支书刘正昌发现村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茶叶,多方努力,引进盘江红茶叶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全村群众共同致富。

如今,木桑村有774户种植茶叶,全村的茶园面积已有6000余亩,2024年村里人均收入达12000元,日子越来越红火。


制茶。

“今年春茶长得好,我们预计收的茶青有20多万斤,生产茶叶5万多斤,产值500余万元,到茶山采茶的务工群众有600多人次!”盘江红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禤雁林说。

今年春茶刚上市,浙江、山东、福建的茶商蜂拥而至,争相采购新茶。茶农们忙得不亦乐乎,幸福的歌儿在茶山、村里时时飘荡。

茶叶加工车间里,制茶师傅们正在加班加点,精心制作茶叶。他们的动作娴熟而优雅,从杀青、揉捻到烘焙,每一道工序都讲究精益求精。


制茶。

“茶叶的品质不仅取决于原料,制作工艺至关重要。”制茶师茗人一边示范一边讲解道。“把控好细节,做到人茶合一,才能制出‘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佳品。”


茶香四溢。

茶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村里汉族、布依族、苗族等各族群众的共同富裕,还促进了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族茶农们和谐共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处处都有共同劳作、共同生活的欢声笑语。

“木桑村因茶而兴,群众因茶而富。茶产业不仅是守护我们绿水青山的‘绿叶子’,更是带给大家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金路子’。”木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俊刚激动地说。(文/图 陈湘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