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依托青岛2025第21届沙子口鲅鱼节开幕,青岛市民政局联合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的“青岛地名好品”大集同步开市。这场以“山海馈赠 匠心品质”为主题的展销活动,通过创新“地名+”服务模式,集中展示了多个青岛地名标识农产品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给市民消费带来新体验。
活动现场设置一批专用展位,来自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的商户们精选出了即墨老酒、即墨海参、丰城地瓜、胶州马铃薯、胶州大白菜、新河草编、姜格庄草莓等10余种代表性产品参与展销活动,这些产品与崂山、沙子口等当地的众多地名好品同台竞技、新鲜出圈,引来众多市民群众和商家的品鉴、洽谈和购买。
借助青岛地名好品大集,全市范围的部分地名好品集中闪亮登场,原产地直供、当日新鲜直达,绿色健康、利企惠民,切实发挥了弘扬地名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激发消费活力的作用。青岛市民政局在设计活动时,确定了“统一参展企业资格要求,统一展销摊位美陈,统一制作产品介绍展板”的“三统一”服务保障标准,让参展的地名好品商户企业省心省力省钱,不需要缴纳摊位费,盈利全部归自己所有,只需携带优质产品参加,就可放心展销,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合力提升青岛地名好品的形象美誉度和品牌传播力。
除了地名好品展销,活动还融入公益元素。市儿童福利院组织孤弃儿童手工、绘画作品义卖活动,现场售卖明信片、手工花束、立体绘画等文创产品,义卖收入用于困境儿童关爱项目。
地名,是一个地域的重要标识,是区域公共品牌的代表符号,也是赋予品牌文化内涵的重要媒介。地理标识农产品品牌,是乡村地名实体文化的典型性代表性成果,承载着人民群众浓浓的家乡情结与热土情怀。大力推介地名标识品牌,提升地名的公共服务能力,发挥好地名的经济价值和品牌价值,是青岛市民政局积极创新“地名+”工作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利企惠民、提振消费的务实举措。自2024年9月公布首批“青岛地名好品”名录以来,市民政局持续探索地名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2025年,青岛市民政局将利用开展“深化作风能力提升年”“七个一”活动契机,深化“乡村著名行动”,深入挖掘和推广我市优质地名文化资源,帮助经营主体用地名元素讲好产品故事,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和产品竞争力,推动地名经济功能的转化利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为全市民政事业创新发展贡献地名力量。
(来源:青岛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