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奉法,星光璀璨。经过评选,上海奉贤法院第二届“星”青年如期而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深耕细作、锐意进取,实现了个人价值的同时,更为奉法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星”动能,展现了“奉法者强”的昂扬风貌。即日起,上海奉贤法院公众号将逐一推出5位“星”青年(按照姓氏笔画排序)背后的成长故事,欢迎关注。
➤本期走近 “星”青年:立案庭 毛玮瑶
左边这段文字是2017年入职时我的新人介绍,右边则是2023年我入额时的感想。法砺初心,当步履不停。要做一名有素养、有情怀、有担当的法院人。
立案庭 毛玮瑶
深耕于立案岗位,我完成了从新兵到老手的蜕变,已是名副其实的法院“看门人”。而参与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两个一站式建设、全流程网上办案、信访案件集中评查化解、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等多元的工作经历,不断拓宽着我的视野,更让我早早领悟“全院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坚定人民立场。
就像一滴水珠,随着大海卷起的浪潮,融进了广袤无垠的大海深处。
得益于组织的培养与信任,我完成了角色转变。任职团队负责人期间,积极协助庭领导完成各项工作,推动庭室工作取得新成效。去年下半年,我开始参与上海法院法答网答疑工作,自己的回答有幸被选为“优秀咨询答疑”,并得到了同仁们的五星好评。我意识到,所谓“素养”,其实藏在日复一复细微却具体的坚持里。
有人说,写材料是法院人的“必修苦功”。那些挑灯夜战的时光,更是思维绽放的时刻。我编写综合文稿400余篇,撰写的信息被中央办公厅、最高院录用,案例分析获全国三等奖,执笔了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分析重点课题、上海市全面依法治市课题等等。
在“最贴肉”的立案岗位上,我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发布诉讼服务类推文30余篇,近一半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上海高院等公众号转发,两次获得上海法院优秀新媒体作品奖。以我所能,产出更多喜闻乐见的法宣作品,我用心传递司法温度。
而在数字法院建设的浪潮中,我开始化身“逐浪者”。主动参与场景应用建设,个人申报场景38个,在建及已建场景10余个,1个获评上海法院优秀应用场景,并被评为上海数字法院建设先进个人,至今依然活跃在这项工作中。面对大量矛盾纠纷,我和同事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立案阶段电联双方当事人沟通,尽量将纠纷化解在立案前。
在已经过去但依旧记忆犹新的2022年,我率先投身志愿服务,24小时待命,奔跑在一线,与青年伙伴们一起书写属于奉法青年的热血华章。法袍之下,是一颗滚烫的青春之心,践行着法院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某个周六,我收到当事人发来的短信,写到“你是一个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法官”。当时的我还只是一名法官助理,如今,这条短信依然激励着我前进。我的成长,从来不是独行,而是心怀感恩、紧紧追随,是努力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振。
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人生有走不完的路,愿我们心中都有不灭的长庚。在法治的星河中,既做追光者,也做发光者!
素材提供:政治部
文字:毛玮瑶
摄影:仲偲璟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仲偲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