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诃额伦街道营盘壕社区的网格员杜海霞打开手机上的“根数据库”APP,系统自动推送了一条提醒:“辖区78岁的独居老人任桂莲本月健康随访待完成。”她立刻拨通电话:“任阿姨,今天社区医生上门给您量血压,方便吗?”电话那头传来老人爽朗的笑声:“方便!你们上午十点左右过来吧,麻烦你们一直惦记着我!”
这一幕,正是鄂尔多斯东胜区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区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全域覆盖、动态更新的“根数据库”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治理”跃升,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群众得实惠。
数据筑基:从“纸质台账”到“智慧大脑”
“过去摸排居民信息,得抱着一摞表格挨家挨户跑,回来还要熬夜录入,一个数据变动就得重新整理,费时又容易出错。”谈起变化,东胜区诃额伦街道营盘壕社区书记赵浩宇感慨万千。如今,社区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辖区1385名居民的家庭结构、就业情况、服务需求等数据便清晰呈现。
这一转变源于东胜区打造的“人、房、事、物、情”五维根数据库。通过整合公安、民政、社保等12个部门数据,构建起统一标准的“数据池”,并开发智能校验功能,确保信息准确率动态保持在100%。据统计,系统运行后,基层重复填报工作量减少85%,网格员人均日处理事务效率提升3倍。
在东胜区诃额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指标。“你看,蓝色代表正常,红色预警提示需紧急介入。”中心副主任李海霞指着屏幕介绍,“小区独居老人近期未来认证的人员较多,通知网格员及时上门查看。”
精准服务:从“大水漫灌”到“按需滴灌”
“失业后正发愁呢,社区就打来电话推荐免费技能培训!”居民赵海峰通过根数据库的“精准匹配”功能,顺利考取电工证并入职本地企业。这样的案例在东胜区已成常态。
依托大数据分析,该区建立“红橙黄蓝”四级预警机制,对12类重点人群实施标签化管理。例如,系统筛查出适龄青年后,自动推送征兵政策;识别出孕产妇群体,即刻联动卫健部门发放补贴。截至目前,已开展精准服务100次,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
在东胜区诃额伦街道赛罕社区,一场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培训课热闹非凡。“多亏网格员小张上门教我网上购物,现在买菜看病挂号都能用手机搞定!”72岁的刘大爷举起手机向笔者展示。社区书记白亮说:“过去搞活动常‘冷场’,现在通过数据分析按需‘派单’,场场爆满。”
长效运维:从“人工巡查”到“AI赋能”
如何确保海量数据“鲜活可用”?东胜区创新构建“1+3+N”运维体系:以社区数据中台为核心,通过网格员巡查、居民自主申报、部门协同核验三大渠道动态更新,并开发党建、社保、安监等N个场景应用模块。
“消防通道堆放杂物,请立即处理!”东胜区诃额伦街道网格员高瑞巡查时发现隐患,随即拍照上传。5分钟后,物业人员赶到现场清理,全程处置时间较以往缩短83%。截至目前,系统已归集问题处置记录325条,实现“发现-交办-反馈”闭环管理。
更令人惊喜的是,数据库近日接入“暖城Deepseek”AI系统。“以前遇到政策难题不知道该怎么找文件,现在直接问AI!”社区工作人员演示道。随着语音提问“退役军人优待证如何办理”,屏幕即刻弹出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还能自动生成通知文稿。
未来展望:从“治理”到“智理”
在东胜区,“变”是高频词:干部从“表哥表姐”变身为“服务管家”,群众从“跑断腿”到“动动手指”,治理从“被动应对”到“未诉先办”。这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变革启示我们:唯有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让城市更聪明、生活更温暖。
东胜区诃额伦街道屈主任向笔者描绘蓝图:“下一步东胜区将拓展智慧养老、数字商圈等新场景,探索‘新时代社区’建设,让居民刷脸就能办成事。”窗外,春光正好。社区广场上,老人们跟着智能音响跳起安代舞;诃额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里,年轻人通过VR设备沉浸式学习党史……一幅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