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突发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上海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第一时间部署支援抗震救灾相关工作。上海援藏驻藏干部人才闻令而动,紧急返岗,全力以赴投身抗震救灾及时救治伤员,调拨救援物资,涌现出一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干部人才。
日前,市委组织部、市合作交流办联合下发《关于对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援藏驻藏干部人才予以表扬的通知》,杨浦区援藏干部人才宫爱如、李贇峰、游宇、李大洋、朱发林5名同志获得表扬。一起重温关于他们的“逆行”故事吧!
闻“令”而动,向“险”而行
定日县地震发生以后,上海市援藏干部拉孜联络小组组长、拉孜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宫爱如第一时间与拉孜县取得联系,了解受灾情况,与当地干部一同研判援藏工作和项目的受影响情况。与此同时,他迅速联系其他组员,筹备物资、准备集结返岗。
1月8日晚19时30分,虹桥机场,包括6名援藏干部、7名“组团式”医疗援藏人才在内的援藏拉孜小组成员集结完毕,全组一个不落、全员返岗。
“大家都刚刚返回上海准备休假,但从布置任务到确定人员,再到集体订机票,从上到下,每一名组员都很积极,大家都第一时间响应,表示要去震区支援。”宫爱如说。
“我们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对当地百姓也有深厚的感情,是最适合、也最想要回去的。”杨浦区中心医院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队长李大洋说:“现在就希望尽快回到岗位上,迅速开展一些工作,给当地老百姓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
13名组员在清点所要携带的紧急医疗救援物资后,奔赴拉孜震区开展支援工作,全力帮助地震灾区民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全力救灾,“地震宝宝”顺利诞生
援藏拉孜小组全员安全抵达拉孜县后,立即展开抗震救灾工作。身为医疗队队长的李大洋组织医疗队员一方面尽快了解当地灾情的救治、医疗物资准备情况和参与急症救治,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医疗队员携带药品和检查设备深入救灾安置点进行巡诊,给灾民送医送药、疾病预防和心理疏导。
受地震影响,拉孜县中心医院也受损严重。杨浦区援藏干部、拉孜县卫健委副主任、拉孜县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发林在对县中心医院安全评估后,立即重启了卫生服务中心的急诊抢救室、供应室和药房功能,为灾后抢救急诊危重患者奠定了坚实基础。
1月9日凌晨,拉孜县芒普乡芒普村村民明玛出现分娩前兆,丈夫迅速带她从安置点赶往拉孜县中心医院就医。为了保障明玛顺利安全生产,在杨浦援藏干部和援藏医疗队的带领下,拉孜县医护人员将产房及相关设施迁至室外临时板房和帐篷中。在简易的临时产房内,医护人员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利用有限设备成功助产。1月9日7时,在收治产妇2个小时后,拉孜县灾后首个“地震宝宝”诞生,母女平安。
齐心协力,为救灾一刻不停
其他援藏干部则发挥各自优势,全心全意为受灾群众服务。
杨浦区援藏干部、拉孜县委常委、副县长李贇峰,为快速、安全转移受灾群众,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指导锡钦乡夏拉苏村板房集中安置点搭建工作,并打造了“三个同步一个率先”的“样板”,即板房搭建与生活配套同步、群众转移与思想工作同步、常态推进与示范带动同步,以及临时党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警务室、医务室、教育辅导站等率先进驻安置点并开展工作。夏拉苏村集中安置点成了全县灾后安置的示范点,为全县快速实现群众温暖过冬、温暖过年打造了“范本”。
杨浦区援藏干部游宇,作为拉孜县住建局副局长,积极协调中国建筑西勘院等单位,对近15万平方米受损房屋进行专业鉴定,尽快识别出可用、限用、禁用房屋情况,分层分级分类开展无损房屋利用及受损房屋防范等工作。
杨浦区援藏干部李佳颖代表小组担任联络员承接上海等方面救灾物资,不断与捐赠物资的社会公益组织、企业和个人联系,匹配当地急迫需要的物资,并做好捐赠物资登记,确保收、支、存的数据及时准确。
拉孜县中学在杨浦区援藏干部尹向前的带领下,第一时间对校舍受损情况排查与安全管控,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了师生的生命安全和校园的稳定。
如今,震后的拉孜县恢复了往日生机,援藏拉孜小组全体成员也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伏案”。吉角村四期(秋古村)易地搬迁提前半年启动,拉孜县中心医院妇产科重建步伐加快,杨浦“藏族女儿”小达娃的校园生活一切顺利……
在此次抗震救灾工作中,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联络组拉孜小组全员,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新时代援藏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城市理念,成为拉孜县抗震救灾的一支重要力量,有效提升了拉孜县抗震救灾工作的施救能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贡献了上海援藏力量。
编辑|郑潇萌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