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建筑时闻(ID:Akacqi-cs001)

本文已获得授权


△ 塔楼特写 ©网络

拉赫塔中心,高耸入云,不仅是欧洲之巅,更是北极圈内的壮丽奇观。


△ “玉米芯” ©网络

它,一度被圣彼得堡的居民们戏称为“玉米芯”、“索隆之塔”、“针”与“秋葵”,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早已超越了这些昵称,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


△ 项目概览 ©网络

它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原计划在大奥赫塔桥旁矗立,与斯莫尔尼修道院和市政厅隔河相望。但历史的守护者们曾发声抗议,担忧这摩天大楼会破坏古城的韵味。


△ 周边环境 ©网络

于是,它被迁移到市郊的拉赫塔,一个拥有古老芬兰血统的地方,意为“湾”或“海湾”。这一移动也使得摩天大楼的高度得以提高——从396米提升至462米。


△ 建筑过程 ©网络

拉赫塔中心,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标识,更是对这片土地深厚历史的致敬。虽然沼泽地的最上层土壤不稳定,但下方却隐藏着超过6亿年的古老粘土。


△ 建筑过程 ©网络

这座摩天大楼由264根桩支撑,其混凝土地基在2015年3月1日完成时,更是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49小时的不间断浇筑,13家工厂昼夜不停的混凝土供应,每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注入这片土地。


△ 建筑过程 ©网络


△ 建筑形体构思 ©网络


△ 建筑顶面特效 ©网络

而拉赫塔中心的特点远不止于此。其底部五角星的设计,五个侧翼几乎转了90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逐渐狭窄,使得这座建筑物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者,在城市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 设计分析 ©网络


△ 从顶面往下看 ©网络


△ 顶面实景图 ©网络

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屋顶,尖顶设计使得它在雷雨天气中成为了闪电的宠儿,而居民们则得以欣赏到这难得的自然美景。尖顶上的自动气象站,如同摩天大楼的眼睛,时刻记录着天气的变化。


△ 闪电的“宠儿” ©网络


△ 冬天的拉赫塔中心 ©网络

在冬季,拉赫塔中心在绿色的照明下,宛如一棵巨大的圣诞树,为城市带来节日的喜庆。


△ 建筑夜景 ©网络

而在国家节假日,它又会披上俄罗斯国旗的三色,成为了城市的骄傲。即便在凶猛的风暴中,摩天大楼的顶部也只偏离其轴线26厘米,保证了露天观景台上游客的安全与舒适。


△ 建筑特效 ©网络

2022年,观景台上更是安装了一个天使的雕塑,与皇宫广场中心的亚历山大柱上的天使遥相呼应,仿佛两位守护者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市。


△ 室内 ©网络

拉赫塔中心,这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摩天大楼,并且在320米高的地方开设全景餐厅,更高的地方则设立观景台。


△ 建筑局部特写 ©网络


△ 室内效果图 ©网络


△ 室内效果图 ©网络

而相邻的综合体中,更将拥有天文馆、城市活动大厅、体育馆、科教中心以及众多商店。它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拉赫塔中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 夜景实景图 ©网络

文章素材来源设计单位及网络,如作品和文章涉及到版权问题,请速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未经阿卡慈奇授权,禁止以此编辑版本转载。

- End -

内容合作:微信chenran58,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建筑时闻

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文章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 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