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梳子姐

非常简单的事情,被领导一句话给搞复杂了,关键是闹大后他们又都变成缩头乌龟,谁都不敢站出来承担责任,这就是三河市统一颜色的全过程。

对于此事,人民日报连发三篇评论,新华社怒批权力不可任性,估计有人该睡不着觉了。


中国广告协会回应三河市“禁色令”,认为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只是其表,本质是反科学、反常识、反市场的瞎作为乱作为,表面看起来是权力任性,实际是能力不足的蠢和笨。

去年10月份,当地市监局一位负责人接受采访的视频暴露了事情背后的基本逻辑,他说:

“咱们三河的城市形象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按书记的要求,东山、中水、西城,咱们打造的是学院风和国际化,不允许有红底的,红代表火,人到里面就比较亢奋,把广告牌给弄红了,大伙上这里就有一种烦躁的感觉,去那种燥热的年代了,所以去红去蓝,蓝太俗,咱们都市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咱不能把市场变成农村大集。”

看这架势,三河的大小领导们都变成半仙了。

这里面有六个字非常关键,即“按书记的要求”……

一座城市里,书记要求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圣旨,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他说对就是对的,他说重要就是重要的,不允许有异议,不承认个人的认知局限,所有人都围着他的喜好作文章,这种状态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以极高成本犯低级错误。

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一种优势,不是无条件的,发挥这种优势的前提是所办大事必须符合实际,若脱离实际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越用力错的越离谱,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一个健康的肌体不能总靠吃药维系,需要有及时止损、自我纠错的免疫能力。

现在上级纪委派人到三河展开调查,这固然有利于查清真相,纠正错误,追究责任,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面对如此极其低级的反常识错误,三河的干部群众或者权力机关能够行使法定权责及时纠偏,而不是只能靠舆论发酵,事情闹大后引起上级重视,这样的制度成本太高了。

人无完人,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局限的,领导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他们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不可能这也懂那懂,这也指导那也指导。

如何防止把个人喜好代入公共决策,是抑制权力滥用的重要前提。

当权力出轨时,我们不能仅仅高谈阔论地去谴责权力任性,更应该反思是谁放纵这种任性,有没有办法用极低代价去纠偏止损。

当绝对权力变成绝对正确,就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大家都能看出来事情不对,只能背后悄悄议论,谁都没有资格去踩刹车,只能眼睁睁看着滑向深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做人应该谦虚,用权需要谦抑,不能仅靠道德自觉,需要建立以权力制衡权力的内生机制,这样三河人民才能管好三河自己的事情。

--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较犀利的文我会发这个备号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