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鞋子、食品、象牙、珊瑚、数码产品……不少旅客从国外带回来的东西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人寄回来一些长相奇特、无法直视的活体动物当宠物,殊不知背后存在巨大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危害国门生物安全。

国门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今年一季度北京海关截获外来物种同比增长55.4%,其中就包括“异宠”在内的活体昆虫和其他活体动物等。

作为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海关的火眼金睛是怎么炼成的?北青报记者来到北京海关所属北京邮局海关(以下简称“北京邮局海关”)进行了探访。


北京海关成国门安全法治教育基地

“运过来的如果是普通活体动物,会怎么处理它们?”“邮寄的活体动物如果是濒危物种,又该怎么办?”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前夕,北京海关国门安全法治教育基地首次面向公众举办对外开放日活动,不少前来参观的人好奇地提问。

近日,来自北京新府学外国语学校的近百名师生,参观了北京海关国门安全法治教育基地的禁限物品、国门生物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展区,近距离观看了海关截获的各类动植物标本、象牙及其制品等禁止携带寄递物品,并参观了北京邮局海关邮递物品监管现场和有害生物及外来物种初筛鉴定室,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以前我并不知道有这么多东西都不能邮寄入境,也不清楚到国外留学、旅游回国时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还有这么多要求。”北京新府学外国语学校温以安同学说,“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海关法》《生物安全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法规,也增长了见识,今后进出境的时候会严格遵守海关规定,努力维护国门安全。”

生物安全无小事,维护国门生物安全人人有责。北京海关法规处处长何绮纹介绍:“去年,北京海关在北京邮局海关新顺国际邮件监管中心精心筹建国门安全法治教育基地,并被纳入‘北京市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名录。这次我们首次组织开展对外开放日活动,就是希望借助此次活动让更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海关法律法规和执法工作,增强国门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共同守护国门安全。”


广泛宣传“异宠”等外来物种的危害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北京邮局海关在监管现场机检查验区同步建设了初筛鉴定室。该鉴定室设置初筛准备室、鉴定室、设备室和标本室四个功能区,能够完成“样本接收——保存——鉴定——后续处置(标本制作)”的闭环操作。

北京邮局海关副关长王欣月介绍:“如果在邮包中发现疑似外来物种或有害生物,可以第一时间移送到初筛鉴定室,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这样的设置有效解决了口岸截获的有害生物送检耗时长、送检途中存在逃逸风险的问题,检测时间从过去的一周压缩至1—2天,实现对有害生物的快速处置,大大提升了现场监管效率。”

初筛鉴定室以甲虫类“异宠”鉴定为特色,现有通过总署能力核定的鉴定人员7名,其中5人具有动植检专家查验岗位资质。目前具备长戟犀金龟、毛象硕犀金龟、高卡萨斯南洋犀金龟等18种鞘翅目昆虫的鉴定能力。对于核定能力范围以外的项目,鉴定室会结合远程专家协助、智能鉴定设备等智慧化手段,在初筛鉴定室进行快速初筛和样品的前处理,助力后续进一步检测。

目前,初筛鉴定室依托北京邮局海关监管成果展厅,积极开展“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活动。鉴定室现有各类动植物标本共计65种207件,通过展示活体昆虫(如长戟犀金龟)、植物种子标本,向公众广泛宣传“异宠”等外来物种的危害,宣讲国门生物安全法律法规。

严防外来物种入侵用上高科技

海关是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加强“异宠”等外来物种监管是海关坚守国门的职责所在。近年来,北京海关为筑牢国门安全防线,按照海关总署部署,大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采用智能审图等高科技手段提高监管能力。

以北京邮局海关为例,据统计,2023—2024年共截获“异宠”等禁止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1384批次,在此过程中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功不可没。北京邮局海关邮递物品监管科副科长李金鹏介绍:“一是利用海关总署智能审图算法,对禁限物品、‘异宠’等检疫禁止进境物品发出智能预警提示,结合实时机检图像和邮件申报信息进行同屏比对,全方位提高海关机检查验能力;二是开发邮递物品智慧监管平台,集成CT机智能审图、同屏比对、智慧拦截等功能模块,辅助提升现场判图效率和准确率;三是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运用大数据模型,提升人工智能在海关工作中的应用,以科技赋能实现高效监管与便捷服务。”

非法引进“异宠”可能是在犯罪

近年来,宠物种类越来越多,饲养蛇、蜥蜴、角蛙等长相奇特、色彩斑斓的“异宠”成为了一股热潮。但“异宠”带来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不容小觑,一旦发生逸散定殖,在没有天敌的情形下会迅速繁殖扩散,挤占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北京海关截获外来物种300种次,同比增长55.4%,主要包括种子、苗木,以及“异宠”在内的活体昆虫和其他活动物等,其中肝叶馒头蟹、红斑瓢蟹、条纹细螯寄居蟹、兰绿细螯寄居蟹、杂色蜑螺等均系北京口岸首次截获。

北青报记者从海关披露的典型案件中发现,有人在进境申报时故意伪报瞒报,甚至以“盒子”“工艺品”“饮料”等名称掩人耳目,企图蒙混过关。


比如,北京邮局海关曾在进境邮件中查获“异宠”活体火蝾螈和意大利壁蜥。现场关员在对进境邮件进行监管时,发现某申报为“工艺品”的邮件异常,内部物品与面单申报不符,且机检图像显示疑似夹藏有活体动物;开拆查验发现,邮件内共计藏有动物15只。经鉴定,其中10只为火蝾螈,为北京口岸第二次查获;另外5只为意大利壁蜥,为北京口岸首次查获。这两类物种在我国均无自然分布,属外来物种,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异宠”。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海关还与多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合力,重拳打击引进外来物种的违法行为。关于外来物种涉罪已有判例。2024年9月19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拱北海关缉私局立案侦办的易某某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红耳彩龟一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对被告人易某某以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对扣押在案的1760只红耳彩龟,予以没收。易某某当庭表示服从法院判决,不上诉。这是全国首例公开宣判的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罪案。

海关呼吁广大民众,守护国门生物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切勿购买非法引入的小动物,切勿让个人的喜爱变成对大自然的伤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马晓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