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蒋介石与发妻毛福梅的罕见同框照片,照片中,年轻的蒋介石端坐在椅子上,面露微笑,中间的则是蒋介石母亲王采玉抱着孙子蒋经国端坐在中间,一旁的毛福梅气场十分强大,抱着一个暖手宝,照片中蒋介石与毛福梅看上去貌合神离。
有人因政治婚姻得利, 就有人因政治婚姻倒霉。毛福梅就是无数倒霉者中的一个。
毛福梅生于1882年十一月初九日, 奉化岩头村人。1901年与蒋介石结婚, 她比蒋介石大五岁, 蒋介石才十四岁,她嫁给蒋介石, 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包办婚姻, 没有感情基础, 二人不仅年龄相差很远, 感情上的差距也很大。
1905年, 蒋介石离开奉化溪口, 到宁波读书, 毛福梅奉蒋母之命, 前去伴读。
此时, 她与蒋介石的感情还算是融洽的,过了半年, 蒋介石考入浙江武备学堂, 毛福梅离开蒋介石回老家。后蒋介石进了保定军校, 接着又去日本留学。
从此, 她与蒋介石分居两地, 蒋介石也难得在假期回来一趟,毛福梅是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女孩子, 没读过多少书,在封建社会里, 女子无才便是德。她端庄贤淑, 温柔孝顺, 谨遵闺训, 恪守妇道。
自从自从丈夫离家外出, 一直陪伴婆母王太夫人诵经念佛, 朝夕相处, 相依为命。1907年, 蒋介石纳姚怡诚为侧室, 不久, 又与苏州女子陈洁如同居。这并没有影响毛福梅在蒋家的地位, 她仍然是蒋介石的元配夫人。
1921年, 与她朝夕相处十九年的婆母王老夫人不幸逝世。她失去了最亲的亲人, 也失去了关爱、庇护和依靠, 开始了漫长的孤独、寂寞、悲凉的生涯。
1927年, 她在蒋家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她的命运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和变化。这年1月15日, 时任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的丈夫, 在广州孙中山家认识了宋美龄, 第一眼就爱上了这位留学美国, 年轻漂亮的总统姨妹。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合是一桩政治婚姻。蒋介石需要宋氏财团的支持, 宋家也要依靠蒋介石保护他们的利益,1927年6月, 蒋介石与宋美龄正式订婚。此前, 蒋介石特地回到溪口, 强迫毛氏与他离婚。
蒋介石发迹后,抛弃了发妻毛福梅,与宋美龄结为连理,但毛福梅“离婚不离家”依然是蒋家的第一夫人,于是,蒋介石携宋美龄回乡时,三人之间就发生了微妙的关系。
据蒋介石的随从人员透露,毛氏在世时,蒋介石带着宋美龄回乡,不住故居的丰镐房,而住在武汉岭头的别墅文昌阁,两地相距几百米,宋美龄对于成全她和蒋介石结婚而作出巨大牺牲的毛福梅,内心不无愧疚,回乡时对这位年长她17岁的“大姐”也有所表示,由于各自的身份关系,二人不便见面。
宋美龄到溪口,即把丰镐房的账房叫去,取出从南京带来的人参,皮料等物,送给账房嘱咐道:“你要亲手把这些东西交给大师母。”
毛福梅失去丈夫的爱, 只能把全部感情倾注在蒋经国身上, 也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唯一的儿子身上,蒋经国于1910年在溪口出生, 童年、少年时代在溪口度过。
1939年12月12日午后,日机6架飞抵奉化溪口轰炸,日机这次轰炸,以蒋介石故居丰镐房,别墅文昌阁为主要目标,毛福梅从丰镐房后门逃出, 碰上日机扔下的炸弹, 炸中了弄口的围墙, 墙倒屋坍, 她被埋在下面。
毛福梅的棺木下葬在摩诃殿北隅, 为她造了一个圆形坟墓。墓碑上书刻着:“显妣毛太君之墓儿经国敬立。”同样由于她身份特殊的原因, 碑上没有出现“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