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1周年,今年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为进一步做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本报今日刊发我省8个地市、部门、高校党委负责同志理论文章。

中共双鸭山市委书记 蒋和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双鸭山地处黑土湿地核心区,湿地面积8.5万公顷,从西到东连片绵延30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40%以上,是全省唯一国家级森林城市,生态环境优良。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建设绿色龙江目标,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守护好生态本底和绿色家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双鸭山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贡献双鸭山力量。

一、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使命担当

切实担负起维护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不断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全面提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一是以规划引领固根本。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高质量编制完成《双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严格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其他国土空间管控红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从源头管控开发建设活动。二是以改革创新增动能。聚焦基层生态监管力量分散、多头交叉、各自为战等问题,探索实行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三长合一”的“生态总长”监管模式,精简整合巡河、巡林、巡田叠加事项17项,实现生态管控多方协调、统一处理、无缝覆盖,有效提升生态监管效能。三是以督察整改见实效。坚决扛起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全力抓好党中央、省委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扎实开展“百日大会战”专项行动,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全覆盖排查起底,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实干实改,持续巩固整改成效,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二、坚持保护优先,全力守护生态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让双鸭山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美。一是整治污染“顽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推进强力治气、系统治水、稳步治土,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6.2%,重污染天数归零;6个河流国控断面稳定达标,宝石河入选中国河湖年鉴典型范例、被评为全省首个五星级幸福河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成效明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连续6年达100%。二是修复生态“疮疤”。抢抓有利契机,着力解决全市677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的成绩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获奖补资金3亿元,该项目现已全部开工建设,年底可全部完成,届时可恢复用地面积1200多公顷,年可固碳4000余吨,推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三是严守生态“底线”。强化底线思维,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监管体系,以“雷霆行动”为牵动,扎实开展“三大一严”“亮剑护绿”等专项行动,高水平抓好生态环境监管,严管严查严惩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问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三、践行“两山”理念,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化、低碳化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推动生态资源生态化开发、可持续利用,不断提高经济“含绿量”、降低“含碳量”。一是向“绿”而行。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培育壮大农特绿色产品、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努力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更好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全市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230.8万亩,产值达8.8亿元;冰雪游、森林游、湿地游、界江游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年均增长30%以上,圣洁摇篮山旅游度假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二是向“清”出发。聚焦“双碳”目标,紧跟绿色清洁能源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的绿色航油、绿色甲醇项目落地开工,中船20万千瓦风电、龙煤20万千瓦风电、国能8万千瓦光伏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预计年底可并网发电,全市新能源装机近400万千瓦时。三是向“技”聚力。重拳削减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煤炭、煤电、钢铁等传统产业数智化、绿色化改造,2024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1.8亿元,建龙钢铁全流程能效提升项目入选全省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吉能压缩空气储能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一批绿色低碳先进示范项目,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6%。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