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历史课上80%的内容讲的都是‘中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已经成了越南历史课的一种惯例。
河内师范大学2023年的时候,特地调查过,越南历史教材中从公元前214年秦军南下到1885年签订的《中法新约》都是我们中国的历史,而且相关内容占比超过82%。
“翻开学第一页历史书,我就懵了——怎么又是中国?!”河内高中生阿强把课本往桌上一摔,冲同桌抱怨道。
这场景在越南校园里太常见了,就像我们背乘法口诀表一样,越南孩子从小就要背诵“秦军南下”“汉朝郡县”“明朝交趾布政司”...
教科书编者何尝不头疼?
公元前214年秦军踏过镇南关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份纠缠。越南史学家黎文远私下吐槽:“写古代史不提中国,就像炒河粉不放鱼露——根本凑不成一盘菜。”
这种拧巴还蔓延到现实。中越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但越南海关总署去年查扣了1.2万件印有汉字的T恤;河内大学新增“中国研究”专业爆满,可申请公费留学时,填报“中国方向”的学生会被反复盘问。
中越交融图
22岁的网红裴秋姮把抖音账号改名“寻找安南”,穿着奥黛在故宫直播:“看!中国飞檐和顺化皇城多像!”
视频底下吵成一片,有人骂她“越奸”,更多人在问:“为什么我们的历史课不敢承认这些?”
当河内文庙里的进士碑刻满中文名字,当会安古城的福建会馆香火不断,或许答案早已写在时光里。
与其纠结于历史课上谁的故事多,不如思考如何让年轻人既了解过去,又敢于面对未来。中越这对老邻居,打打闹闹几千年,文化早已像火锅底料一样混在一起,与其硬拆,不如一起煮出点新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