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广东省教育厅举行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相关情况,标志着人工智能教育正式进入广东省中小学课堂。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战略的落实,也是对广东省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避免教育技术化的单一化倾向。
在这一背景下,深圳市盐田区山海学校作为广东省人工智能教育的试点学校,积极探索适合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作为五名出席人员之一、深圳教育唯一代表,深圳市盐田区山海学校校长王树宏回答了记者问题。
通过学习行为大数据生成学生画像 用雷达图呈现审美力等
作为五名出席人员之一、全省唯一校长代表,深圳市盐田区山海学校校长王树宏回答了记者问题。
对于“如何评价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又是如何做到既能达到人工智能的教育目标,又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一问题。王树宏表示,所有的技术、数据,都是为看见人的发展服务,为核心素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服务。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过程中,山海学校始终秉持素养导向、减负增效、让成长可见的理念,关注参与度、协作度和创新思维,在人工智能教育的评价上坚持“三不”“三看”原则,即:不唯分数、不考试、不搞排名,看成长过程、看实践创新、看社会价值,具体我们通过以下维度来落实。
一是动态评价,让成长可见。依托自主研发的AI创享树云平台,通过学习行为大数据生成学生数字画像,用雷达图动态呈现审美力、协作力、创新力等核心素养发展。比如说学生设计的校园智能灌溉系统过程中,大数据会对系统自动记录并转化可量化的素养目标。
二是激励评价,让动力内生。通过山海AI银行积分体系,将学生参与的每个AI实践活动转化为成长积分。比如像一年级小朋友创立的编程整理小游戏、二年级小朋友设计的游戏墙变成现实。“这种成就感、意义感远比考试分数更持久。”
三是资源支撑,实现“个性化”成长路径。依托省级平台,推动个性化学习,支持学生满足不同学习层次需求,使用图形化编码和低代码工具,降低技术门槛,无需学生用大量时间学习原理及编程代码。
王树宏说道,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育即生活”,山海学校始终秉持技术赋能,不是增加负担,而是让学习更加贴近真实生活,素养提升不是机械训练,而是唤醒每个学生创新的生命动能。
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月 劳动课组装智能灌溉系统
对于“作为正在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学校的校长,您的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课时是如何安排的?怎样才能确保教师达到要求?”王树宏表示,为确保人工智能的普及,要系统规划、循序渐进。山海学校以“阶梯式培养”和“生态化支撑”双轮驱动,构建人工智能“学段贯通、跨学科融合、场景延展”的育人体系。
关于课时的安排,山海学校主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作为九年一贯制的学校,首先要学段适配,分层突破。小学阶段重在启蒙,点燃兴趣,每学年通过6-10个课时的AI科普活动,互动游戏,融入科学、综合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感知AI在生活中的应用。初中阶段强化能力提升与创新实战,在7-8年级开设必修模块,每两周1课时,侧重AI基础原理与工具使用,提升学生的AI运用能力。
二是打破边界,跨学科融合。我们坚持“AI绝不是孤岛,不是技术的简单嫁接”,要让学生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提升创造力。在日常学科教学场景中,可以在预学、探学、创学等环节中用AI选择性地赋能。每学期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月,让学生连续地沉浸式地深度思考、协作探究、设计创新,这时AI可以集中使用、连续安排。比如,在数学课上用算法优化垃圾分类路径,在劳动课上组装智能灌溉系统,在历史课上用大数据分析文明演变规律,真正实现做中学、创中学。
三是弹性教学延展场景。采用5:3:2模式,如果说50%基础教学,30%跨学科项目实践,那么20%是科技研学,学生会走进盐田周边的华大基因实验室等场景沉浸式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赛道。比如,去年山海学校七年级学生开发的中英文电子打卡地图,就是用AI来解决周边世界中真实的社区问题。
举办AI赋能学校变革全国性研讨会 8位教师分享AI新课堂与案例
据介绍,关于教师能力保障,山海学校主要聚焦三个突破:一是靶向培养,让教师会教。我们通过专家引领式培训、同伴互助式研修,体验式培训等方式,持续对教师开展AI通识必修课,掌握基础工具运用。骨干学科教师参与AI+学科工作坊,全方位提升教师AI运用技能。
二是资源护航,让教师善教。建立双导师制,由高校博导团队和本校的AI首席官组成,陪伴式地指导,随时对接专家,破解技术与教学难题。我们成立AI学术共同体,以课题引领实践,搭建AI教学资源库,提供工具包与跨学科教学案例集,通过“跨科三问”设计平台等实现人机协同,进行初阶的教学设计,创享树云平台实现教学、评价一体化。
三是机制导航,让教师乐教。建立学校人机协同、教师跨学科协同机制,定期给教师搭建AI教学展示平台。让教师的实践有成就感、有价值感。就在前两周,我们在山海学校举办了AI赋能学校整体变革的全国性研讨会,8位教师就AI新课堂与案例作了分享和展示,极大调动了教师创新的内驱力。
王树宏说道,人工智能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而是思维的革命,要让教师从AI的使用者成长为AI教育的设计者,使学生从技术的体验者进阶为创新的引领者。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制图:陈欣(即梦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