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琼 通讯员/柏永智
小事里有大民生。管好一只宠物狗,不仅仅是“家务事”,也反映着城市管理的“精度”,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
近年来,株洲通过高规格部署、法治化推进、多部门联动、精准化治理,逐步探索出城市养犬管理的新模式、新经验。
高位推动
多部门“组团”攻坚
一只宠物狗,管理起来并不简单。过去,由于主管部门缺位,公安、城管等有关部门职能交叉、权限不清,城市养犬管理陷入混沌局面。
如何破解难题?株洲给出的答案——高位推动、法治护航,多部门“组团”攻坚。
事实上,早在2021年5月1日,我市就出台了《株洲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从法律层面上明确城市养犬不能“任性而为”。
去年9月,株洲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禁养犬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其间,工作专班建立“日调度、周通报”机制,成立多个督导组,采用“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社区暗访,仅石峰区就召开推进会9次,将工作纳入民警绩效考核。
高规格组织带来高效能执行。去年11月,天元区某废弃厂房内隐匿的百余只违规饲养犬只被一举查获,农业农村部门同步跟进检疫;芦淞区民警带着新配发的捕犬装备,3天内解决某小区多年流浪犬扰民问题。
围绕更好地服务群众规范养犬,我市还建立起犬只疫苗、办证、收容、救助、领养、无害化处置、注销等各项制度,对各环节做到精细管理,实现养犬管理工作闭环管理。
宣传“破圈”
文明理念全覆盖
“您家的金毛虽温顺,但体高超标了。”“禁养犬名录新增了9种,扫码可查。”去年5月18日,在神农城广场,一场文明养犬宣传活动人气爆棚,吸引1000余人次参加。
这样的文明养犬宣传活动并不鲜见。去年,全市开展了56场宣传活动,发放资料1.8万余份,更通过300余块电子屏、1425个微信群推送。
市文明办还协调三大运营商发送公益短信1200万条,拍摄的《遛狗牵绳》短视频全网播放量破百万。
针对物业、社区等“关键单元”,株洲也在精准发力。去年初,我市对百余家物业公司开展专题培训,部分地方将养犬管理纳入了社区网格员职责。统计显示,株洲市民对禁养犬相关知识知晓率已提升至92%。
文明养犬正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线下,不少社区组织各小区将文明养犬纳入居民公约,由群众共商共议制定《小区养犬文明公约》;线上,文明养犬有奖问答小游戏在市民的朋友圈里广泛流传……文明养犬、依法养犬、规范养犬日益成为我市品质城市建设的亮丽底色。
温情执法
疏堵结合见实效
有户居民饲养了一只德国牧羊犬,多次被邻居投诉。去年,德国牧羊犬被新增为禁养犬,但犬主此前已登记饲养,怎么办?前段时间,天元警方遇到一个棘手问题。
“若是一禁了之,会引发较大纠纷,反而适得其反。”天元警方介绍,为化解矛盾,他们分别上门做工作,促使犬主签订文明养犬承诺书,投诉人也表示谅解。
整改在先、强制在后。株洲用温情执法让文明养犬管理实现“疏堵结合”。今年,我市将再出新招:建立养犬信用积分制度;在“智慧株洲”平台开通24小时投诉通道;每季度开展联合执法“回头看”。
随着各项工作高效推进,相信文明养犬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行为自觉。那些遛狗市民手中的牵引绳和随身携带的拾便袋,将共同参与织就这座城市新的文明风景线。
编辑:李毅哲
二审:胡文洁
三审: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