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为媒

解码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株洲方程式”

技兴三湘,能创未来。4月16日,湖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株洲开幕,这座“制造名城”再次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大赛共设46个竞赛项目,近1200名参赛选手将在紧张激烈的赛场上挥洒汗水,展示现代产业工人风采。这已经是这项赛事第二次走进株洲。

该项赛事之所以再次落户株洲,得益于我市坚持实施的高技能人才强市战略,也与10年深耕职业技能大赛密不可分。从最初的行业单一竞赛发展为区域性、综合性技能大赛,株洲职业技能大赛带动岗位练兵50余万人次,推动形成一支13万人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除了省职业技能大赛,株洲已先后承办了“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中国技能大赛焊接决赛、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总决赛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赛事。株洲频繁举办技能、创新赛事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这些赛事与株洲的城市发展、产业升级、人文品牌有哪些关联?让我们一起解码大赛背后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株洲方程式”。

1

产与赛:能量嬗变的“化学反应”

拉坯、低温素烧、施釉、高温烧制……在湖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湖南省陶瓷技师学院选拔了两位选手参加陶瓷产品设计师项目比赛。“00后”选手张祥与他的老师逄威同台竞技,最终师傅技高一筹,夺得冠军。这段佳话背后,是醴陵年总产值超700亿元的陶瓷产业。

在2023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中,株洲选手斩获2枚银牌、3枚铜牌、20个优胜奖。株洲技能人才不断在各类赛事中脱颖而出、淬炼成才。截至目前,我市获得“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各类国家级荣誉的技能人才有60余人,获得“湖湘工匠”“湖南省技能大师”“湖南省技术能手”等省级荣誉的技能人才近300 人。在这些“技能高手”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技能人才深度参与到株洲各个产业,持续为“制造名城”赋能添彩。

盛金龙,中车株洲电机公司设备牵引变压器事业部维修钳工。他在株洲技能天下职业技能电视大赛上表演蒙眼配钥匙,从而成功“出道”。此后,他参加中央电视台《挑战不可能》节目,再次以“蒙眼配钥匙”惊艳四座。现在的他,是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盛金龙金蓝领工作室”领衔技师,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从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盛金龙,在磁浮线圈试制等重点项目中屡次攻坚克难,折射出技能人才在株洲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株洲热衷举办的这些赛事,“赛”的是产业新方向,“谋”的是发展加速度,从而构建起产业与企业、人才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以赛兴业,以赛促产。通过大型赛事,株洲产业与参赛企业不难找到深度对接的耦合点。2024年10月18日,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决赛在株洲落幕。23日,作为参赛企业代表,武汉天际航信息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梅迪被请回株洲参加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期间,梅迪参加了闭门对接会,与链上企业、高校院所进行面对面沟通。梅迪说,他感受到了株洲发展北斗产业的决心和力度,这也促使企业与株洲相关部门达成了合作意向。

2

城与人:双向奔赴的“美美与共”

匠心聚,百业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坚实支撑。对技能人才,株洲历来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从仰望星空到自带光芒,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技能人才走上舞台中央,成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征程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核心力量。

左立良,2024株洲工匠年度人物、株洲市技能大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左立良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港珠澳大桥隔减震(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国家级项目,带领团队发表论文16篇,申报专利13项,制定职业标准框架20余套。对于这样不可多得的技能人才,株洲时代新材公司通过“600人才计划”,让左立良靠技能升级打破了劳务派遣的“身份壁垒”。

我市出台《培育激励“株洲工匠”10条措施》等政策文件,将市级及以上工匠荣誉纳入株洲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参考目录,提供教育、落户、健康医疗、公交出行等优惠政策待遇。

邓元山,是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国家级技能大师”。36年来他从没有离开生产一线,从手摇车床到智能产线,他在钢铁上雕刻毫米级艺术,攻克了航空发动机关键加工技术领域的多个难题。凭借精湛技艺,他已成长为一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随着“新八级工”政策落地,他顺利从高级技师进阶到特级技师,实现人生的又一次突破。“获评特级技师,待遇提升的同时,社会地位也明显得到了提高,这让我的干劲更足了。”邓元山说。

“技术工人的舞台,比想象中更广阔。”全国劳动模范、中车株洲电焊高级技师易冉说。从真金白银的待遇提升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被打破,实现的是对“技能价值”的更好衡量和彰显。湖南省公布的第一批首席(特级)技师名单中,株洲共有20人上榜。目前全市已有 20 多名高技能人才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株洲技能人才杰出代表袁健松、易冉相继当选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易冉、许贤杰分别兼任省、市总工会副主席。

美美与共,共创未来。搭建竞技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政策支撑,株洲以“诚”相待,技能人才发光发热,合力奏响制造名城的奋进新乐章。

3

文与魂:工业精神的赓续发扬

2024年6月2日,湖南工业旅游推广月启动在厂BA主赛场——株洲市体育中心举行。这个湖南省级层面首次举办的工业旅游品牌推广活动,之所以放在株洲启动,与厂BA的成功举办有着密切关联。篮球运动与工业文化巧妙结合,使厂BA充满独特的地域特色。人们在欣赏激烈比赛同时,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工业精神传承。

无论是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还是厂BA篮球赛,在株洲,不少赛事浸润着积淀深厚、向新求进的工业文化,这正是这座制造名城的根与魂。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一座城市同样如此。2024年7月27日,株洲文旅产品发布会举行。市委书记曹慧泉以文旅推荐官身份现场作主旨演讲,他说,要把株洲创新性、制造业优势展现出来,打造一座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在致辞中表示,株洲精心打造的一批品牌活动火爆“出圈”,为无数市民游客点亮了“工业梦”“科技梦”“时尚梦”。

2024年国庆期间,芦淞航空小镇热闹非凡,株洲航空嘉年华活动精彩纷呈,军工装备展示、飞行体验等让人应接不暇。低空经济裂变出“低空+文旅”,航空嘉年华的吸睛出彩水到渠成。

在醴陵陶子湖畔,全国首部瓷文化烟花实景剧《国彩醴陵》实现常态化演出,并以其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表演,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捡瓷器、玩烟花、吃小炒、看大剧”成为醴陵热门文旅风尚。积极构建工业旅游产业新生态,“陶瓷+烟花+文旅”捧热千年瓷都,城市品牌越擦越亮,2024年醴陵跃居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第48位。

保留工业风貌,注入全新业态。清水塘工业遗址文创园、芦淞·1937文创园等项目正加快推进,工业遗址将变身文旅新地标,让历史记忆焕发新活力,让工业之魂薪火相传。

以赛为媒,强产兴业。以赛事为纽带、以人才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产业为根基的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新实践,正是株洲从老工业城市向制造名城跃迁的密钥之一。

记者丨肖珂 荣欣

编辑丨张智华

审核丨黄滔 彭建南 陈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