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一步丰富我校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4月10日14:30,河南大学“至善”美育大讲堂(第二期)“学唱家乡的歌——河南商城民歌讲唱会”在音乐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河南大学公共艺术教研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乐公开课》共同举办,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协办。本场讲唱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天彤策划并担任主讲,特邀信阳民歌传承人李明凤共同讲解,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文革担任与谈嘉宾。通过民歌展演与艺术讲解相结合的形式,为师生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河南大学公共艺术教研部肖海英主任致辞


中国音乐学院张天彤教授担任主讲人

第一篇章 【劳动号子·山野田歌】大地上的生命律动

——以铿锵号子唤醒劳动记忆,以山田之歌吟唱自然篇章

讲唱会伊始,张天彤对商城民歌的分布区域、体裁类型、语言特点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商城县,坐落于河南省东南之隅,是一个山水如诗、风光如画的地方。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这片热土曾孕育出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商城民歌正如商城的地形地貌,既有险峰峻岭、林海茫茫,也有圆润丘陵、如织河网。开场一曲高亢嘹亮的《石硪号子》首先亮相,一众人的演唱铿锵有力,将商城县劳动人民的坚毅与粗犷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是三组男女对唱,其中包含一首山歌《什么天上云又云》和两首田歌《栽罢黄秧去瞧妻》、《车水栽秧薅秧》。几位歌者默契十足,不仅表现了商城人民在劳作时的热情欢乐,更传递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崔超、余录金、邵新、李明凤、杨虹演唱《石硪号子》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付大坤(右)和徒弟肖瑞琴演唱《载罢黄秧去瞧妻》

第二篇章【小调灯歌·市井风情】生活中的诗与远方

——轻快小调勾勒烟火人间,明灯欢歌点亮岁月悠长

随后上演的是几首极具代表性的民歌小调——《游春》《对花》《放风筝》《一朵茉莉花》《十二月点点》,风格清新明快,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又饱含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幽默。民歌小调过后,是两首灯歌——《俺跟二哥隔道墙》《张先生讨学钱》。《俺跟二哥隔道墙》的演唱者是信阳民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明凤,她的嗓音高亢且具有穿透力,表演细腻入微、牵动人心。民歌手邵新演绎的《张先生讨学钱》引人入胜,他运用地道的方言,以幽默风趣的语调,将“张先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表现得十分到位,让人忍俊不禁。两首灯歌以诙谐的唱词和明快的节奏,勾勒出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令观众会心一笑。


余录金、邵新、崔超、杨素娟、杨虹、李明凤演唱《对花》


市级非遗传承人杨进莲演唱《放风筝》


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明凤教唱《对花》


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明凤演唱《俺跟二哥隔道墙》

第三篇章【叙事长歌·红色旋律】红歌的回响与传承

——以歌咏史诉说革命故事,以声传情赓续红色血脉

讲唱会下半场,张天彤与陈文革一同谈起商城县悠久的革命历史、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创作发源地以及商城县的非遗保护工作情况。一首叙事歌随后响起——女声小合唱《月到十五分外光辉》,歌者们以清晰明亮的嗓音和真挚的情感,将作品演绎得深情而动人。2025年恰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因此在讲唱会结束之际,艺术家们以两首革命歌曲——《送郎当红军》《八月桂花遍地开》作为尾声。叙事歌《月到十五分外光辉》以深情的旋律诉说着光阴故事,革命歌曲《送郎当红军》与《八月桂花遍地开》则以铿锵的节奏唤起对红色历史的深切共鸣,展现了革命年代的热血与信仰。当全体民歌手齐声唱响那首耳熟能详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时,观众们感受到了浓烈的革命情感和爱国情怀。这首歌曲不仅是对革命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张天彤教授与河南大学陈文革教授共话商城民歌


李明凤、杨虹、杨素娟、余力丽演唱《送郎当红军》


齐唱《八月桂花遍地开》

商城民歌是豫南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此次活动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生动的文化教育。现场观众纷纷表示,通过讲唱会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对民间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与热爱。未来,河南大学将继续搭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推动非遗走进校园、融入生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责任编辑:蔡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