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7年的我国,正处在一个在许多方面都充满了变革和不确定性的时代。
世界正在逐渐融为一个关系紧密的地球村,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之中,河南一处建筑公司的家属楼下,拉开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红军往事。
一位已经古稀的老妇人,找到了自己在战火之中失散了五十多年的丈夫,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双方都已重组了家庭,这段跨越战火的爱情,又将迎来怎么样的结局呢?
一、纷飞的战火
故事还要从新中国时期开始说起,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广袤的祖国土地上拉开了序幕。
蒋红英的父亲是这个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作为一名工人代表,蒋红英的父亲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革命工作,后来更是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可惜好景不长,在1927年时,蒋介石发动了政变,在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蒋红英的父亲也不幸牺牲了,留下了姜红英与母亲相依为命。
时局的不断动荡,让本就生活拮据的母女的生活更加困难,无奈之下,蒋红英的母亲只好带着孩子们回了娘家投奔自己的舅爷。
当时普通民众的生活都十分困苦,蒋红英的舅爷家并没有办法接纳下这一下多出来的几张嘴。
那么蒋红英这一家又该如何生活下去呢?
此时舅爷告诉他们,附近有一家富户在招收童养媳,把蒋红英
卖给富户家,这样他们母子几人也能生存下去。
可童养媳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她们的生活大多都很不如意,清代著名的郑板桥先生曾写过《姑恶》来揭露童养媳的悲惨人生。
影视剧中童养媳形象
童养媳的一生大多都过得很凄惨,一个年幼的小姑娘,被婆家买回去,白天要拼命地劳作,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来自婆家的辱骂与毒打。
蒋红英家里已经断粮了,贪婪的舅爷没有接济他们,而是一直游说她母亲,被富户买回去好歹有一口饭吃,寄人篱下又迫于生计,蒋红英就被舅爷卖给了别人。
在婆家蒋红英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计,还经常受到打骂,身上没有一块好肉,两年的痛苦折磨让年幼的蒋红英实在无法忍受了,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她从婆家逃了出来。
可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吃一口饱饭都很难,离开了婆家,她又能够去哪呢?
陷入迷茫的蒋红英偷偷地找到了母亲,母亲看着蒋红英年仅十岁的身体上,遍布着青紫的伤痕,眼泪止不住地流出。
蒋红英的母亲看透了贪婪的舅爷的嘴脸,他若是知道蒋红英偷跑出来一定会不顾一切地抓她回去,于是立即决定,要带着蒋红英投奔红军去。
一家人辗转了宁波、南京等地寻找着红军的身影,他们没有钱,只能够靠要饭苦苦支撑,一路上不知受了多少苦楚,终于在河南的大别山之中找寻到了红军的身影。
受早年间父亲的影响,加上一路上听说红军处处为人民,年仅11岁的蒋红英便毅然加入了新县当地的农民赤卫军之中。
就这样时间一晃过去了三年,蒋红英所在的农民赤卫军也成功被红军收编,她正式成为了红军的一名小战士,也因为聪明的头脑与灵活的思维,她成功当上了一名光荣的通讯员。
二、两人初识
在新县的这几年里蒋红英与母亲得到了安稳的生活,还意外收获了一份爱情。
蒋红英的爱情故事又是如何萌芽的呢?
咱们先来聊一聊故事的男主角吧,他叫做赵基生,是河南新县的本地人,是个读过书的,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能够解决温饱已经不容易了,读书写字更是奢望了。
于是会读写的赵基生很受领导看重,被安排在宣传部做入伍信息的登记以及其他通讯工作,他与蒋红英的初识就是缘于此。
蒋红英在队伍中一直表现十分优异,但由于之前童养媳的事件阴影太大,她经常像一个受惊的小兔子,害怕自己犯了错误会受到打骂与欺辱。
这让大她5岁的赵基生看着十分心疼,他是这个小姑娘的入伍登记人,因为经常一起工作的原因,他就将蒋红英当成了自己的妹妹对待。
看到蒋红英经常受惊,赵基生就想办法帮助她克服化解,给她讲故事逗她开心,随着赵基生慢慢开解,蒋红英也变得更开朗起来,心中也对他慢慢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
可平静的生活终究没能持续太久,蒋介石对红军的疯狂打压已经从上海蔓延到了河南地区,大别山的根据地也受到了很大的封锁,消息获取与传递变得异常困难。
国民党军队对来往的居民都会严加审查,红军变得非常被动,有人提议可以让通讯员假扮成夫妻,以此来降低国民党的警惕心,突破其封锁防线。
这个方法是不错,但是谁又能够胜任呢?
在组织上的认真讨论之下,决定派遣赵基生与蒋红英去完成任务,两人都是做宣传、通讯工作的,彼此相熟且都很年轻、头脑灵活懂得随机应变,是此次任务的最佳人选。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两人就经常假扮夫妻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
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多,本就有所好感的两个人变得更加亲密起来,原先的“假夫妻”,也在战火的洗礼与大家的见证之下成了真。
三、因伤分离
幸福的生活在战争的干扰下,并没有能够持续太久。
革命的形势随着国民党军队不断地反“围剿”,一天比一天严峻,身为情报工作者的蒋红英也受到了极大地冲击。
1933年,蒋红英出任务时,不幸被敌方抓获,受尽了严刑拷打,晕死了过去,敌人以为她已经断气了,就收了手,被当地的一位老乡发现悄悄救下了她。
蒋红英养伤期间,红军部队遭受了重创、人员锐减,上级安排了部队转移,因为大家都以为蒋红英已经牺牲了所以并未给她留下消息。
找不到部队的蒋红英,打听到母亲现在在南京工作,于是便去往南京投奔母亲,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打听部队及丈夫的下落。
赵基生同样也没有忘怀妻子,他多方打听妻子的下落,虽然据当时信息了解,妻子很大程度上已经牺牲了,但赵基生始终都不相信。
1934年,赵基生因为一次战役受了重伤,无法与部队一起执行爬雪山、过草地的反“围剿”行动,便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新县养伤,心中依然挂念着妻子。
蒋红英也一直没有放弃打听丈夫的下落,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赵基生参与的战役伤亡惨重,他很有可能牺牲了。
命运就是会这么捉弄人,将相爱的两个人用这种方式分隔开了。赵基生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走出阴霾,重新组建家庭,老两口为了能够早日抱上孙子,便为他张罗了一门亲事。
赵基生寻不到自己妻子的消息,也心疼头发花白的父母便答应了这门婚事。
蒋红英母亲也不忍看女儿一直沉浸在悲痛中,苦闷地过日子,再加上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怕是陪伴不了她太久,希望能找一个老实本分的孩子照顾她的后半生。
于是不断开解她,战争之中很多人都会流血牺牲,就像蒋红英的父亲一样,但是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生活。
在母亲的劝导之下与日渐衰弱的身体下,蒋红英松了口、点了头,嫁给了一位大她十岁的浙江同乡,新任的丈夫憨厚老实,对蒋红英也非常不错,两人就互相扶持着过日子。
赵基生与蒋红英从革命战火中走出的爱情故事,就这样被暂且搁浅了。
但是缘分啊,实在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带着你与牵挂的人见面。
四、再续前缘
1952年蒋红英的现任丈夫张聚缘,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公司安排调往了河南郑州的一家建筑企业工作,在1985年的时候,张聚缘因病先蒋红英一步离开了人世。
已经68岁的蒋红英陷入了晚年丧偶的苦痛中,她本以为就要这样过完余生,却被家属楼下一个新开的杂货店打破了平静。
杂货店的店主是一个很热情的河南小姑娘,因为小姑娘人麻利,卖的东西又好又便宜,而且蒋红英总觉得这个小姑娘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所以很喜欢到她这边来购买商品。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络上了,经常会在一起闲聊家常,这也给晚年丧偶的蒋红英带来了很大的心理慰藉。
这天蒋红英和杂货店的小老板像往常一样闲聊家常,谁知这一次蒋红英得到了一个令自己震惊又欣喜的消息。
小老板告诉蒋红英自己叫做赵桂英,她的老家在河南大别山的新县的箭厂河乡。
蒋红英顿时如同雷击,她一直都没能忘怀第一任丈夫赵基生,她始终都不相信赵基生牺牲的事情,于是急忙开口询问到:
小姑娘,辛苦问问你,你们村子里面是不是有一位老红军叫做赵基生?
小姑娘一时间愣了神。
你咋知道俺爷爷的名字呢?
听到这个反问,蒋红英无比激动,但是她又怕出错,怕自己的希望再次落空,于是问小姑娘。
小姑娘,你有你爷爷的照片吗?
虽然蒋红英与赵桂英算得上熟识了,但突然要看别人家里的照片多少有些不妥,但小姑娘却没放在心上,因为之前在家里她见过很多次陌生人自称是爷爷的下属前来拜访。
这一位老奶奶,能准确叫出爷爷的名字,想来两个人是认识的,想到这里,女孩拿出了自己随身珍藏的全家福。
看到照片上那一个熟悉的身影,蒋红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整个哭成了一个泪人,她对着赵桂英说:
小姑娘,辛苦你帮我问问赵基生,他还记不记得一个叫做蒋红英的人。
小姑娘见状,确定了这位与自己的爷爷一定是老相识,似乎两人中间还有一些故事,于是很快她就给家里寄回了书信,还附带上了一张蒋红英的相片。
已经被战火分隔了半个多世纪的两人,就在缘分的牵引之下,冥冥之中又重逢了。
收到家书与相片的赵基生也是激动不已,自己当初一心只想等妻子归来,但是打听到的消息都是她已经牺牲了。
无奈之下宥不过父母的请求,只好重新组建新家庭结婚生子,没想到自己的原配妻子还活着。
知道了这件事情赵基生十分激动,他很想见一见蒋红英,蒋红英就这样在赵基生孙女的帮助之下,来到了大别山的新县,这个久别重逢的地方。
时隔了半个多世纪的分隔,他们终于重新见到了彼此,两个人有太多的事要和对方分享。
五、婚礼
赵基生与蒋红英在小一辈的陪同下,走过了当年一起奋战过的场所,找寻了很多过往的记忆。
小辈们见到他们二人对彼此都如此挂怀,不经起了撮合之意,两位老人现在都是独身一人,正好可以互相陪伴扶持的走下去。
于是两人就在小辈们的撮合之下,决定重新走到一起,这个故事被很多人知晓,当地的民政局决定,由他们出资为两位老人补办一场婚礼。
1994年3月底,两位老人在大家的见证之下,由当地民政局出面,补办了结婚证,举办了婚礼,两人身着大红花坐在了一起。
他们的跨越半个多世纪重逢的爱情故事,也吸引了很多的媒体记者的造访,以前的老战友们也知晓了,纷纷都为他们感到开心也感叹两人一路走来的不易。
大家想着要给这对久别重逢的新人送上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才好。
刚好大家知道了蒋红英由于当年脱离队伍,一直都没能够恢复自己的红军身份。
于是纷纷打电话为她作证,刚好趁着这个机会,将蒋红英的红军档案建立了起来,给她补发了“失散人员的证明”。
这份礼物对于蒋红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老一辈的红军为我们打破黑暗,迎接光明的象征。
结语:
赵基生与蒋红英两位老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他们是十分幸运的,在他们身上我们也能窥见当年战争的残酷。
现在我们早已脱离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到达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但是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不能忘记,所有一切幸福的前提,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老一辈的红军,在敌人的围剿之下付出了大量鲜血的代价,爬雪山、过草地,经过了无数的磨难才有了如今强盛、伟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