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找不到工作,可悲啊!现在找工作的大潮又开始了。大学生、实习生找工作的朋友们记住,都给我吃下这颗定心丸儿,就大胆地去投简历、去面试,去包装自己。
其实绝大多数的岗位都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快的一两天就学会了,慢的两个月也学的差不多了,基本上都能够操作上手。不要害怕,不需要去做过度的准备。
现在是不是还有很多人去报名学什么优化简历?其实你进到公司都会有老员工安排你、带你熟悉工作流程,进去以后再学,完全来得及。不要总想着等你自己学会了满足了这个条件、满足了那个条件再去找工作。
在工作过程当中,不会就问。遇到了问题咱就去查,大不了过不了试用期呗,你也吃不了什么亏。至少混到几个月的工作经验,下次找工作的时候你会更加有底线。
但这并不是,我要表达的真实目的。就各位,学历贬值的速度,现在已经真的超越你的想象。3000 招不来一个客户,招不来一个搬砖打螺丝的,招不来一个服务员,招不来工厂的工人,但是可以招来大学生。在朝九晚六,周末双休的大厦里面。房租一两千,上班的大学生太多了,这是现实也是真相。
但更加残酷的事实是,很多的大学生他不愿意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就像孔乙己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说如果我没有读过书,我就可以找点儿别的活儿做,可是我偏偏又读过书。”
那我就想问一下大家,有几个穷人家庭出身的孩子,你们会在就业之前详细地研究一下你们所要进入的这个行业,有吗?这些东西你们的父母不懂,老师不会,学校更不可能教给你。你们对这些行业的了解跟富人家庭的孩子有着天差地别的信息差。可能别人已经到达终点了,你可能才刚刚收到通知。你都不知道现在什么行业是风口,什么行业能赚钱,什么行业不行了,已经日落西山了。你都不知道,你就埋头苦干,埋头往前冲。你就算是有天大的能耐,你还能跟时代跟趋势抗衡吗?
那接下来给大家讲十个行业,他们的总人数分别为:金融行业大概在 500 万人,互联网行业大概在 800 万,医疗行业大概在 1500 万,能源行业大概在 1800 万,房地产行业啊5000 万以上,汽车行业大概在 4000 万左右,制造业在 1.2 亿朝上走,教育行业在 2000 万,文化娱乐 500 万左右。
你有没有发现?就是最赚钱的行业人数反而是最少的。赚钱的十个行业所有的人数加在一起也就大概 3 亿人左右。那说到这个地方,很多东西就不能够再深入地去聊了,懂的都懂,不懂的你们慢慢品。
那我们再来说一下职业,你记住一句话。高手都是忠于职业,只有菜鸟他才会忠于企业。职业是一个人,一辈子安身立命的核心要素。在职业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你自己的热爱。因为你只有热爱,你才能不断地在职业上去精进,达到一定的高度。我是不相信一个人能够把一件自己不热爱的事情做到登峰造极。
我知道有很多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就是你热爱的职业,可能投入大、市场小、周期长、不赚钱。所以你只能放弃自己热爱的职业,从而去选择一个投入小、市场大、周期短、短期内能够看到钱的职业。那比如说想到汽修进工厂。所以说穷人在选择性的这个问题上,因为穷,所以说就想选择一个短期内能够赚到钱的专业。出来以后好找工作嘛,但是你知道吗?搞金融的人,他们要考很多很多的证的。而且在不赚钱的情况下也要摸爬滚打很多年,甚至还要请客吃饭倒贴钱。
学医的要学五六年,实习又得好几年。搞科研的更不用说了,40 岁了还有可能在读博士。哪怕现在当一个小学老师,很多地方都要研究生起步了。最后你可能会羡慕人家工资高、待遇好,那你说这个东西怎么算呢?所以说无论这个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只知道先有舍,它才有得,这个咱们就不展开讲了,懂的也都懂。
关于职场,我想说几句。
第一,决定你能不能拿高薪的不是能力和经验,而是稀缺性。比如说你现在一个月工资在 2 万块钱左右。你以为这 2 万是因为你的能力强吗?并不是,如果说公司里面来了一个新的同事,能力跟你差不多,你俩是一样的,他只要 15000 或者说只要 18000。那老板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你干掉。决定你能够拿多少工资的是取决于你这个职业的市场稀缺性。
第二,尽可能地去了解你的行业。特别是行业的核心赚钱要素。把你所在的行业给它吃透,记住,一定要吃透。
第三,在企业里面上班,你的主线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提升自己。打工其实就是用别人的钱来给自己练手的。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什么开朝元老,别忘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元老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你的唯一目标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巢,做自己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