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巴士的报》4月14日文章,原题:越南医生讲述在中国的经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陈氏莺是一名在中国云南省工作的越南籍医生。她凭借自身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双语技能,提供着“无国界的关怀”,让中越民众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多年来,陈氏莺一直在河口县的一家医院工作。河口县与她越南老街省的家乡仅一河之隔。由于她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且长相和当地人很相似,许多人都以为她是当地人。从云南一所医科大学毕业后,陈氏莺决定留下来在河口县工作。

“我在这里很开心。我的领导,包括医院院长,都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而且我和同事们相处得也很融洽。”陈氏莺说。不过,陈氏莺也坦承,在职业生涯初期她面临不少挑战,尤其是要赢得患者的信任,因为一些患者会质疑她作为一名在中国接受培训的外籍医生的能力。

“‘你是个用中文学习医学的外国人,你真的能理解那些知识吗?你真的有能力吗?’当然,人们会有那样的疑虑。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病人都持怀疑态度,我也不太受欢迎。”陈氏莺回忆道。但她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陈氏莺磨练了自己的医术,赢得了病人的信任与赞誉。

由于地处边境地区,河口县的这家医院还为大量越南患者提供服务,仅2024年就接待了约8000名越南患者。陈氏莺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该医院院长表示,陈氏莺已取得中国的执业医师资格证,除了作为一名医生,她还担任着非常专业的翻译角色。院长说:“医院以救死扶伤为重。准确的翻译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不准确的翻译都可能影响对患者的治疗。如今,我们的团队中有了一位合格的翻译人员。”

陈氏莺的丈夫也是一名医生,两人在同一家医院工作。如今,她已经把河口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陈氏莺说:“我现在对这个地方的了解比对越南的了解还要多。我觉得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习惯了这里。我在这里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展望未来,陈氏莺充满希望,并准备作出更大贡献。“我会继续努力工作。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人民,无论他们是中国人还是越南人,希望他们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正如该医院院长所说,医生可能有国籍之分,但医疗关怀是无国界的。正是像陈氏莺这样的人的奉献精神,不断地增进着中越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李艾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