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去年,我妈查出有轻度焦虑症,伴随一定的躯体症状。
陪她两次住院检查,我耐心耗尽。她总疑心还有个没查出的大病,不是焦虑就是恐慌。医疗手段对她没用,她需要身边人的极尽关心和安慰。但我经常拿不出耐心给她。倒是我弟,经常是我把我妈惹伤心了,他去慢慢哄好。
这个1987年生的男人,比我多很多耐心。他不单对我妈有耐心,在婚姻里,也是个有爱人能力的丈夫、好爸爸。都是一个爹妈生的,为啥差那么多?因为我在父母的忽视中长大,他在一家老小的宠爱里长大。
我弟是在计划生育的夹缝里活下来的。在我弟之前,因为政策不允许,我妈两次被强制流产。我弟弟之前的那一次,甚至是引产。医生说,很有可能不会再怀孕了。彼时,家族两边生的都是女儿,所有人都渴盼有个男娃。我弟从落地之日,就是被疼爱浇灌大的。这份浇灌里,甚至有我。我很爱我弟。
我们以前总说,不要太爱小孩,容易把小孩爱坏了。
但我在我弟身上看到的是,人是爱不坏的。外婆如何宠爱我弟,我弟如何惦记外婆。我妈如何把所有耐心都给了他,他在我妈年老焦虑时如何反哺了这份耐心。甚至因为小时候我对他的疼爱和照顾,我弟一直和我很亲。
把小孩宠坏的,是没有边界、不讲道理、一厢情愿的付出。那个不是爱,是骄纵。真正的爱,它有边界、有是非,能让人温暖和明理,能唤醒人性中的好。
二、
怎样被爱,才学会如何去爱。
我是在自己生养过小孩后,才明白这个道理。在儿子0-3岁,我是个极尽付出的妈妈。觉得孩子就是我的命,什么都想为他创造。但当儿子慢慢长大,需要和同龄人去竞争,我又成了一个严苛的、没有耐心的妈妈。
我用很难听的话,骂过我儿子。也动手打过他。甚至在他不听话的时候,作势要把他扔进垃圾桶。现在想想,真的是感谢儿子,如果不是生育的过程,我都不知道我内心住了这样一个变形的成年人。不,确切的说,是变形的小孩。我无限地放大了自己的童年缺失。我不谅解父母,也不谅解自己,最后把这份不谅解,化为了在儿子面前的扭曲。
如果我儿子是个学霸,我可能一辈子都停留在做一个严苛的妈妈,替儿子规划学业、操心职业。什么都想插一手。但是,生命就是这么神奇,我儿子不是学霸。他用他的特别,给我上了一课。让我在某一天突然醒悟,父母是普通人,我是普通人,孩子是普通人。大家各有各的缺失,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和小孩。彼此担待,要多过彼此苛责。
我只需要去爱。爱是唯一我可以给孩子的礼物。
三、
为啥写昨天那篇《待儿子,如待男朋友》,因为我前几天见了个供货商朋友。
不知怎的,我们从产品聊到了情感,又从现在年轻人的情感问题,说到了彼此的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他是个85后,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教委领导。一直在妈妈的严苛教育中成长。在生活中,他妈妈一直以他为天,什么事都是儿子的事为大,事无巨细都要插手。希望儿子完全照自己预想的轨迹来。时间长了,母子关系剑拔弩张。他说,你知道吗,我妈对我很好,但是我很讨厌她。到高二了,我人高马大的,吵起来我妈都会甩我耳光。
那天,听他讲自己的成长经历,让我很触动。感觉他妈妈就是另一个平行宇宙的我。如果我不懂得及时反省的话。
母亲对孩子的控制,和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权力关系一样,如果没有牵制,它一定是日益扭曲的。关系一旦扭曲,关系下的人,也必然扭曲。
四、
昨天那篇,很多人给我留言。
大部分都说,我也努力很久,终于找到和孩子和解的路径。很多妈妈都说,跟儿子相处,就得把他当个男人。
但也有批评的声音。一种说,你太过强调性别特质。什么男人男娃的,养孩子就是养孩子。另一种说,特别讨厌女人故意装柔弱。还问我,你儿子看你文章吗?
怎么不看。每篇他都看,还经常给我点赞,甚至孩子的老师、校长、同学也看。我写这些,其实是我在鼓励自己,尽量去做个与他平等对话的妈妈,学会尊重他。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个人,不管他有没有混出个人样,都爱他,接纳他,陪伴他。
至于装柔弱,都是彼此给气氛。小孩子最求真,你装是接近不了他的。精明如我儿子,他接受的,是一个已经学会爱自己的妈妈。他知道,妈妈是先爱自己,再爱他。
不自爱,他爱会垮塌。
五、
最后说一句。
人是被情感驱动的,而不是逻辑。不要试图用道理去打动一个人,道理只停留于头脑。而情感,才直达内心。
愿君春日有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