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小作者添加小编好友,以便领取荣誉证书。
投稿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温州新教育”(微信号:wzrbxjy),点击下方自定义菜单栏“作文投稿”即可进行投稿(投稿时,请注意必填与选填)。
择良知,化深知,获真智
温州中学高二(14)班 谢可优
指导老师:郑可菜
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道出了学海无涯、知识众多的真理,然而,在接触知识门槛极低的今天,却出现了“知识焦虑”的心理,在我们看来,理应找到众多知识的共通处,内化于心,以坚定沉稳的心再追求更高阶的智慧。
“知识”是一切有益有价值的信息,是一个推进全世界文明发展的概念。而对知识的焦虑,可以归因于这个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信息洪流。互联网一方面承载了大量多元化的声音和知识,使学习海量知识的门槛降低,而另一方面,又提供了很多某一个体无需了解的信息。当个体被无意识沉浸在浩如烟海的冗杂信息中时,便会生出聒噪、不安的心理,形成“知识焦虑”。
诚然,“知识焦虑”的现象并非乏善可陈。正如“芝诺圆圈”所形容的,“知识焦虑”印证了积极探索知识的上进心,只有知道得更多,未知才会更多地浮现。对未知始终保持渴求的态度值得肯定。
但如若一直陷在“知识焦虑”的深渊,其危害不容小觑。如同罗翔老师所言:“你陷在知识的海洋中,到处都是水,但没有解渴的东西。”“知识焦虑”让人迷失方向,忘记追求知识的初衷与目的。真正的知识在彷徨、浮躁的心态中更是难以发挥大用,只是流于形式和表面,没有深入人心、内化于心。
应对纷扰信息洪流,我们要筛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明确知识需求。无论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关键在于对自己、时代与社会有清晰认知与自主观察。恰如爱因斯坦用“我只是对自然有一点了解,但一点都不擅长管理别人”婉言谢绝出任以色列总统的清醒,找准自我定位、明确需求才能在信息洪流中发现自己的真理。
建立信息消化系统,将浅层知识不断深化、内化于心,才能找到宁静,获得高质智慧。正如“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叶嘉莹教授,终其一生钻研中国古典文化,将诗词精华内化于心,“续易安灯火,继静安绝学”,获得真正智慧。可见深耕钻研才可化浅层信息为真正智慧,应对“知识焦虑”。
明确知识需求、化浅层理解为真正智慧,方能寻得求知途中的宁静,破“知识焦虑”之桎梏。
编辑:瞿含张
二审:曾云毕
三审:林 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