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池州市教学研究室承办、合肥市王蓓蓓名师工作室协办的“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小学音乐展示交流研讨活动在贵池区人民路小学成功举办。来自省内外的教育专家、教研员及骨干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回归音乐本体,从演到学”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工作室作为协办参与方,由工作室成员与池州教师、上海教师同台展示,呈现了一场探索“真”教学“真”实践的研讨。
三课联动展风采 多维对话促提升
活动以展示课+交流研讨+专家报告的形式展开。上午的课堂展示环节中,第一节是池州市贵池区城关小学的张靖老师执教《那不勒斯舞曲》。 张老师以“长江号”游轮创设意大利旅游情境,自然引出课题,以“听”为钥唤醒学生审美感知,运用“音画联觉”教学策略。更亲自现场吹奏小号,让学生直观感受乐器音色魅力。学生随乐舒展肢体,尝试编创简单舞蹈动作,通过多元感官参与,沉浸式感受《那不勒斯舞曲》的独特风情。
第二节由合肥市王蓓蓓小学音乐(教育)名师工作室王唯一老师带来《编花篮》一课。本节课以兴趣引导为切入点,运用河南方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方言音韵、豫剧戏韵带领学生体会歌曲旋律音调特点。以寻、赏、摘、唱、奏等环节进行整节课的歌曲教学。初听感知,再融视听,三入律动,引导捕捉河南韵味的乐句,感受并模仿豫剧中甩腔的演唱。首段分句学唱并根据学生反馈难点节奏、旋律进行针对性指导,次段倡导自学突破难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践行大单元理念,首尾呼应围绕“百花园”弘扬民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第三节则由上海专家团队的来自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的吴思成老师执教《郊游》。吴教师教态亲和且富有感染力,以音乐形式自我介绍,巧妙融入节奏训练与节拍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感知节拍。歌曲教学中,关注演唱速度的变化对比,通过多维度聆听训练和情境融合强化歌词记忆,培养专注聆听习惯。整节课以走步踏拍的方式强化恒拍概念,学生在“走——唱”结合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郊游的乐趣。
反思剖析明方向 专家引领启新程
下午的研讨环节中,三位授课教师聚焦课堂实效进行教学反思。接着由合肥市王蓓蓓小学音乐(教育)名师工作室王蓓蓓老师分享《重拾音乐本真 回归原本课堂——关于王唯一老师教学〈编花篮〉一课的思考》。王老师从过往课堂的反思——偏离音乐本真的课堂,到课堂探寻——音乐本真与原本课堂的内涵,最后到课堂实践——减法中的加法。她认为音乐课堂教学的“本真”至少包含三个维度:一是文化本真——从“教歌曲”到“传薪火”,二是审美本真——从“精准复制”到“个性表达”,三是实践本真——从“教师演课”到“学生能力展现”,四是再出发,坚定了回归音乐本真的教学信念。重拾音乐本真,回归原本课堂,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未来的教学中,工作室及成员教师将继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更加优质的音乐课堂。
随后,上海团队专家——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刘庆江教授带来专题讲座《立足音乐核心,重构生本课堂》。刘教授以轻松幽默的语言,通过亲切交流分享其教学经验。他指出,音乐艺术的终极追求在于真善美之境,评价音乐可依循三重标准:音乐——美好的音乐——讲自己的故事。他强调,音乐教育需依托音准、节奏、音色等核心要素的感知与实践,在提升音乐技能的基础上实现素养养成;针对音乐课堂中的问题,应回归音乐本质,以专业性的音乐手段予以解决。
活动最后,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余含老师带来专题讲座《回归本真,以学启思——从“演”到“学”的小学音乐教学新实践》。余老师指出当前音乐教育问题现状:教师“演”课倾向普遍,学生音乐能力堪忧,音乐本体知识被弱化,教学目标偏离音乐核心素养培养。余老师强调要回归音乐本体,并提出具体教学策略,建议广大一线音乐教师设计可检测的技能目标,建立学生音乐成长档案、夯实音乐教学、记录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与成果。
在本次活动中,安徽省音乐教研员余含老师、合肥市音乐教研员蒋婷婷老师均参与了教学研讨活动并进行了详细的教学指导。两位老师均指出要遵循音乐本真的理念,重视音乐基础和技能教学,还原课堂最真实的感受。同时,包河区教研员陈浩老师和工作室领衔人王蓓蓓老师及部分成员在磨课过程中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工作室所有成员也全程通过网络直播进行了深度学习。
此次活动中合肥市王蓓蓓小学音乐(教育)名师工作室的表现,也代表了工作室近年来在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工作室主持人王蓓蓓老师表示,后续将围绕“学科真实践”“差异化教学”等主题开展系列研修,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王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