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科技创新推动构筑研究型医院,技术攻坚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逸仙人始终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国家队”医院在医学创新领域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前沿医疗技术和科学技术攻关创新。
近期,我院举办了2024年度临床医疗新技术评比大赛,评选出内科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外科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这些获奖项目不仅体现了我院在临床医疗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更是逸仙人在医学创新道路上不懈追求的体现。
从本期起,逸仙君将带大家走近本次新技术评比大赛中的获奖项目,介绍创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突破与亮点,见证逸仙人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征程中的坚实步伐。
新技术名片
技术名称
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团队介绍
科室:心血管内科
首席专家:陈样新
团队成员:王景峰、周淑娴、林茂欢、麦憬霆、杨莹、邱琼、郑韶欣、邓冰清
产生背景
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在7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近10%存在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将进一步上升。若不及时治疗,二尖瓣反流将导致心脏功能恶化,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据悉,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1年死亡率高达57%。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虽然是治疗二尖瓣返流的金标准,但仍有约50%患者因年龄和合并症的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特别是对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如心肌病或房颤引起的反流),外科手术的证据不足,且风险较高,许多患者因此失去了手术机会。未接受治疗的患者1年和5年的总死亡率分别高达20%和50%。
近年来,随着对二尖瓣解剖的深入理解以及导管技术的进步,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应运而生。多项国际大型临床研究(如EVEREST Ⅱ、COAPT、RESHAPE-HF2)已经证实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在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技术不仅能显著降低心衰住院率、心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且疗效不劣于传统外科手术,而安全性更优,尤其适用于高龄、合并症复杂的外科高危人群。
新技术亮点
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TEER)通过微创介入方式,利用导管将“夹子”精准植入二尖瓣反流部位,修复瓣膜功能,为无法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目前,该技术已被国际权威指南列为IIa类推荐疗法,成为心脏瓣膜疾病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突破。
新技术意义
我院心血管内科作为广东省内首家独立开展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的医学中心,是华南地区手术量最大、经验最丰富的中心,也是中国二尖瓣钳夹术重要的培训中心。
自2021年7月15日成功完成首例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手术以来,已累计完成60余例高难度手术,术后即刻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我院陈样新教授是国内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不仅在院内带领团队成功开展手术,还积极推动该技术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普及,协助广东省内的20余家医疗中心,以及广西、湖南、江西、陕西、山东、新疆等省区的30余家中心开展该术式,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内的医疗水平。
此外,我院还连续举办了10期“手术观摩-带教-理论”一体化培训班,牵头组织了两项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多次作为中国瓣膜周手术演示直播的主要中心之一,向全国同行展示手术技巧和最新进展,为全国各地的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的成功开展和推广,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也标志着我国心脏瓣膜疾病治疗迈入了微创时代。未来,我院心血管内科将继续推动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逸仙经验”在全国多地区成功复现,为更多患者带去“心”希望。
来源:医务科、心血管内科
责编:黄睿、房诗婷
初审:刘文琴
审核:欧阳霞、任毅
审核发布:杨建林
好看的话,不妨点击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