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吴迪 记者 王瑞)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一港两城六片区”框架全面拉开,累计引入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创新平台、8个央企民企校地联合实验室,建设人才和产业化项目103个……然而,随着经济活力的增强,涉及民营企业的纠纷也逐年增多。


“企业发展态势如何?”“生产经营方面遇到什么法律问题吗?”六合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伟峰带队深入48家辖区企业,直面市场主体,倾听企业心声,解答疑难困惑……“把脉问诊”后,就是如何“开方固本”了。2025年开年,六合法院出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南京绿色生产力特色区建设的八项司法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聚焦创新产业发展中的新变化、新矛盾,充分发挥司法职能,精准服务,用法治化点燃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措施》提出,将建立健全“3+1”产业类(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航空航天产业)企业劳动争议“立调裁审执一体化”机制,既依法保障企业权益,又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为全区产业体系转型贡献司法力量;推动生态环境协同司法,与集中管辖法院共同推动辖区企业环境法律风险防范,共同开展环境资源法治宣传;强化绿色破产理念,探索借助专业绿色交易市场、管理人投资人库、银企合作等形式,引入产业投资人和有关生态治理、技术升级等专项投资资金,鼓励产业链兼并重组,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研判二轮土地延包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在普通民事案件审判、执行中自觉贯彻民法典“绿色原则”精神,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措施》的另一大亮点,是将在企业集中园区设立宜商服务驿站,提供“涉诉企业急事通”“企业涉诉涉执信息澄清”“企业法律需求菜单定制”“企业用工法治体检”等司法服务。

六合科技创新港内的南京久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繁忙而有序,工人们正紧张地操作着先进的环保设备。作为专精特中小企业中的代表,久鼎环境在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措施》的出台,对我们这些绿色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久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总马群说,“有了法院的支持和保障,我们更有底气去应对市场挑战,也更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到研发和创新中去。”

展望未来,六合区正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的绿色含量、创新含量与经济效益。六合法院则持续聚焦“3+1”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及航空航天等产业提供全方位的司法保护,优化科技人才环境,营造尊重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法治氛围。

六合法院民二庭庭长邹建明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助力区域绿色经济的发展。”

在《措施》的指导下,六合法院还积极推动绿色审判和绿色执行。在案件审理和执行过程中,法院将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对涉及新质生产力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同时,法院还将加强与生态环境、公安、检察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绿色生产力特色区建设。

“我们将继续秉承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为区域绿色生产力特色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黄伟峰表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