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彭州的春天,起始于丹景山的牡丹。遥想当年,陆游于《忆天彭牡丹之盛有感》中写下“一朵妖红梦里看”,如今读来,恰似为这场书画展预先题下的引子。步入展厅,牡丹开得热闹非凡,它们既扎根于大地土壤,又绽放在宣纸之上、水墨之间,与展厅所陈设的产品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当你伫立画前,恍惚间,似能闻到墨香中隐隐夹杂的清新气息,这,便是彭州独有的妙处。

此次展览的数十件书画作品里,既有野趣盎然的牡丹,其枝叶舒展之态,仿佛迫不及待要从画中探出身来;亦有雄伟巍峨的龙门山,留白之处,仿若云雾缭绕,如梦如幻。尤为精妙的是那些经典雅致的文创产品,它们在山水花鸟之间穿插点缀,恰似彭州的灵动精灵,代观者品味这方水土的钟灵毓秀。

彭州,历来是文人墨客钟情之地。王勃赞誉它为“英灵秀出之乡”,汪元量盛赞“城市繁华锦不如”,就连杜甫、杨升庵也曾在此留下诗篇。如今的彭州,宛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卷:龙门山的葱茏苍翠是画卷的底色,湔江的潺潺流水是画卷的脉络,而天彭牡丹,则无疑是这画卷上最为娇艳的点缀。画家们将这些自然风物凝于笔端,并非简单的临摹描摹,而是把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深情厚意,悄然揉进了墨色之中。端详那一幅幅画卷,牡丹与山石神韵交融,用笔看似随性洒脱,实则在浓淡干湿的巧妙变幻间,尽显真意。凝视画作,仿佛能听见画家于山间写生时,微风轻拂牡丹花瓣发出的簌簌声响。

牡丹,不仅是富贵的象征,在彭州的山野之间,它更蕴含着几分野性的蓬勃生命力。画家们运用色彩与线条,敏锐地捕捉到这份生机活力。有的以青蓝赭石调出别具一格的冷色调,有的在构图上独辟蹊径,令传统的花鸟画焕发出全新的气象。展厅中的每一幅画,都是画家与彭州山水的深情对话,是他们用笔墨书写下的浪漫诗篇。

阳光透过摇曳的树叶,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恰似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此时,想起陆游那句“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便会觉得,这传承千年的风雅韵味,从未在彭州的山水间消散褪色。这场书画展,既是对古人的崇高致意,也是对当下的生动描摹,让每一位观者,都能在墨香与花色之中,触摸到“立体山水彭派之城”的跳动脉搏,真切感受到百里画廊的独特韵致。

展览信息

指导单位

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

四川省诗书画院

成都市政协文化文史委

政协彭州市委员会

协办单位

四川省工笔画学会

成都市政协书画院

成都市美术家协会

彭州市政协诗书画院

开幕时间

2025年4月16日(周三)上午10:00

展览时间

2025年4月16日——2025年4月30日

展览地点

成都市政协文史书画馆

(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西区)

部 分 佳 作 欣 赏


作者:徐晓洪(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


作者:冷柏青(四川省诗书画院)


作者:王申勇(四川工笔画学会)


作者:李显波(成都市政协书画院)


作者:陈志才(成都市美术家协会)


作者:张志超(彭州市政协诗书画院)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仅在品鉴彭州今日头条号转载,其他平台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369期

来源:画说彭州

编辑:刘代萱 审核:祁文静

★转载请标明来源,版权保护离不开你我的参与!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杨华 祁文静

首席编辑:刘倩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你的每一个赞和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