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蓝字关注 微绵竹

知晓绵竹身边大小趣事超20万朋友已关注


春日的绵竹街头,水果店橱窗里第一批樱桃红得耀眼标价牌上的数字更令人心惊——58元一斤。这抹鲜艳的红色不再只是春天的使者,更化身为潜伏在都市消费丛林中的"樱桃刺客",以甜蜜为诱饵,刺穿着普通消费者的钱包防线。



绵竹多家水果店的首批樱桃确实构筑了一道价格奇观。在绵竹城区某精品水果店,来自攀枝花米易的樱桃标价52元/斤;就连传统菜市场里品相一般的本地早熟樱桃,也要价45元/斤。


店员们不约而同地解释着"早春产量少""运输成本高""品质有保证"等理由,而消费者们则在柜台前上演着真实的心理博弈——有人咬牙买下半斤尝鲜,有人摇头离去,更多人举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完成了一场关于"消费能力"的隐形表演。



深入产业链条,我们发现"樱桃刺客"的高价确实有其形成逻辑。反季节种植需要大棚保温、人工授粉等额外成本;冷链物流从产地到绵竹的运输费用约占最终售价的20%;中间商层层加价的过程中,每经一手价格就上涨10-15%。更值得玩味的是"早春尝鲜"的消费心理被精准营销,商家刻意营造"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认知,将樱桃包装成"春天的第一口甜蜜"


面对"樱桃刺客",绵竹消费者的反应呈现有趣的分化。年轻白领张小姐在朋友圈晒出58元购买的樱桃配文"春天的仪式感",收获百余点赞;家庭主妇李阿姨则在社区团购群抱怨"够买三斤猪肉了"引发共鸣;更有精明消费者开始计算"樱桃自由指数"——用单颗樱桃价格对比奶茶等快消品。


(小编买的单价稍微便宜点的,这一盒5元)


(小编买了一盒:39.9元)


绵竹本土樱桃虽然个头较小,但更新鲜且营养保留更完整,性价比远高于反季节水果。


从"樱桃刺客"现象我们得以窥见当代消费主义的深层肌理。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曾指出,现代消费本质上是符号消费。高价樱桃的价值不再限于食用功能,更成为彰显身份、标榜生活品味的符号工具。当商家成功将水果转化为"社交货币",价格便脱离了价值规律,演变为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游戏。破解之道在于重建消费理性——区分"需要"与"想要",认清营销制造的虚假需求,回归对食物本质的尊重。


随着绵竹本地樱桃成熟季的到来,"樱桃刺客"终将褪去高价外衣。但这轮樱桃引发的消费思考不应就此停止。在物质丰裕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抵御消费主义诱惑的能力,明白真正的品质生活不在于追逐最早、最贵的水果,而在于建立与自然节律和谐共处的消费智慧。当下一季樱桃红透枝头时,愿我们都能以更从容的姿态,品味这份属于大地的自然馈赠。


今年的第一批樱桃你吃了吗?

留言区晒晒吧

来源丨微绵竹

主编|辉哥 编审|娜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