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如今步入雨城区大兴街道大寨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意盎然的田园新景与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党群服务中心里村民笑语盈盈,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这幅村美、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是大寨村以党建为引领,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试点党建引领村级自治、党建引领联农带农、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党员应急动员作用发挥“四项机制”,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与城乡融合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晨曦微露,雅安市兴堰桶装水有限公司(大寨村蔡山泉桶装水厂)已是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批货要发往青江街道和名山城区,大家装车时注意安全。”水厂负责人一边清点数量,一边叮嘱道。走进标准化生产车间,只见一个个印着"蔡山泉"标识的水桶在流水线上整齐排列。经过严格杀菌消毒后,这些水桶被送入全自动灌装系统,在现代化设备的精准控制下,依次完成灌装、封口、贴膜等工序。透过车间明亮的玻璃窗,可以清晰看到汩汩清泉经过多道净化工艺,最终变成一桶桶优质饮用水,即将走进千家万户。

站在雅安市兴堰桶装水有限公司门前,大寨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李军的思绪飘回了2019年。那时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普遍不高,"真是愁得睡不着觉",李军坦言当时的焦虑。望着大寨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公山麓下,大寺沟与寺崖沟穿村而过,丰沛的水资源日夜流淌,一个念头逐渐清晰:如何将这份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动力?这正是当时李军与村两委班子日夜思虑的核心问题。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村两委发现了一个新机遇,随着群众对优质饮用水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村里这处远离污染源、水质清冽甘甜的山泉,正是生产高端桶装水的绝佳资源。“运输半径短、水质有保障,转型桶装水产业确实是最佳选择。”李军说。这个发现,让陷入困境的大寨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李军回忆道:“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明确了建厂的基本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两大难题,那就是资金缺口和项目选址受限。关键时刻,街道党工委主动介入,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了土地问题。与此同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寨村成功争取到中央和省级财政共计100万元的专项帮扶资金。”


2020年12月,一座占地1.3亩的现代化桶装水厂拔地而起。经过严格的水质检测和手续审批,2021年5月,雅安市兴堰桶装水有限公司的“蔡山泉”牌桶装水正式投产。“蔡山泉这个品牌取自《尚书·禹贡》,寓意着山水之灵秀。”李军自豪地说,“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大家的坚持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让这个项目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雅安市兴堰桶装水有限公司成立后,如何让这一泓清泉真正成为富民强村的源头活水,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首要课题。大寨村积极探索出了"党建引领联农带农"的发展机制,构建起"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三位一体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村集体生产经营、党支部监督管理"的运营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组织动员力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带动力深度融合。


2021年5月6日,注定要载入大寨村发展史册。这一天,蔡山泉桶装水成功签下雅安市环卫处的首笔订单,标志着村集体经济实现华丽转身。这份沉甸甸的订单,成为村集体经济由“山重水复”迈向“柳暗花明”的关键转折。经过充分论证,大寨村最终制定了"立足大兴新城、辐射周边区域"的梯度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很快显现成效。经过5年的发展,蔡山泉已成功打入大兴片区中小学、医院、企业等单位,销售网络逐步延伸至草坝镇、青江街道、名山辖区等地。自2021年5月投产以来,公司月均销量稳定在6000桶,累计为村集体创收100余万元。看着不断攀升的销售数据,村民们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雅安市兴堰桶装水有限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大寨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它不仅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活水源泉”,更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景。


李学华

“我们实行弹性工作制,上午生产,下午配送,时间安排很人性化。”工人李学华一边清点水桶一边介绍道。清晨送完孩子上学后,他准时来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下午完成各分销点的配送任务后,还能赶在放学前接孩子回家。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上下,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稳定收入,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

“我是村里的脱贫户,在蔡山泉工作已经四年多了。”李洪琼一边擦拭着水桶,一边感慨地说,“每天的工作虽然忙碌,但心里特别踏实。现在每月能拿3000多元工资,年底还能领到村集体经济分红下的医疗补贴,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李洪琼

这种“家门口就业”模式,通过弹性工作制吸纳1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其中包含1名脱贫户。这种“务工不离乡、增收不离家”的就业方式,既保障了生产效益,又满足了村民照顾家庭的需求,让村民在获得稳定收入的同时,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感。

在党建引领的“水经济”初见成效后,大寨村将目光投向人力资源开发,依托毗邻川西国际农博城的地缘优势,打出"人才活水"组合拳。2022年,大寨村又创办雅安市大雁劳务有限公司,探索“村党组织+合作社+企业”联合发展模式,与川西国际农博城签订劳务协议,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装卸、转运、保洁等120余个岗位,实现劳务创收180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同时还积极以土地流转为抓手,采取“村委会+公司+农户”模式,流转盘活土林地1500亩,吸引望山听水、森林之家、林豪山庄等企业纷纷入驻大寨村,土地流转所得收益鼓足村集体和群众的腰包。


2021年以来,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大寨村累计投入资金25.43万元落实惠民措施,通过代缴村民医疗保险、帮扶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需求,有效减轻村民医疗负担;持续开展助学帮扶行动,并利用重阳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多场文艺活动,切实让全体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大寨村综合专干王霞介绍道:“随着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我村每年投入8万余元专项资金,按每人30元标准为全村2000余名村民发放医保参保补助。通过这项激励政策,目前全村农村医疗保险参保率已达到98.8%。”

青山叠翠绘蓝图,碧水扬波谱新章。立足生态禀赋优势,大寨村正以“山”为脉、“水”为魂,精心构建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发展格局,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通道,让集体经济强筋壮骨、村民钱包鼓足底气。如今的大寨村集体经济活力显著增强,民生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应急响应体系更加高效,正聚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城乡融合发展样板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赵宇航/文 杨超/图、视频

▌编辑:张榕

▌审核:徐召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有关雨城的信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