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大家把考研调剂说得很美好,称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导师可以选择学生,也可以淘汰不喜欢的学生,那么考生自然也可以选择是否去这个学校参加调剂。对学生来讲,本来就是广撒网、多捞鱼的做法。
一个考生一旦知道自己一志愿无法上岸,通常就会直接联系五六所学校,让自己起码能保底,不至于只去一所学校而错失其他好机会。然而有的教授却不通人情,非要在网上将这些学生列入不守信的人名单之中。
教授怒斥6个调剂学子爽约,个人“历史”被扒,考生:幸好没选你
如果一个学生特别想去某位教授那里读研究生,只要自己的初试分数过了学校的复试线,基本上在复试之前都会联系这位导师,双方先进行一下了解,这样老师心里也有个底。通过每年学生给自己发的邮件,这位导师就能大致知道今年自己能招到多少研究生。
从而提前确定一些人选,等到复试时再根据成绩进行筛选。不过,有的教授却不这么想。最近网上有这样一位女老师,她怒斥参加自己学校、自己研究方向的6位研究生全部失约。原来,当时这6位考生都给这位老师发邮件。
他们言辞恳切地表示特别希望来这里读研,老师便联系他们来参加调剂,还专门为他们建了一个大群,让师兄师姐帮助他们。然而,真正到了复试的时候,这位老师傻眼了,应到6人实到1人,而且那个人在被录取后,连老师的邮件也不回就走了。
这位老师确实有些伤心,希望大家能真诚一些,减少双方的信息差,这难道不可以吗?再说他们学校每年有7个名额,让6个学生来参加调剂也并不过分,可以全部录取,也不一定全部录取,还是要看学生的表现。
现在这样的情况让老师对学生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结果互联网是公平的,老师在这里喊冤,有网友扒出了她去年的言论,发现这位老师的过往挺“精彩”。她去年一个研究生都没招到,还自认为不是个苛刻的导师,但从她评论网友回复的语气中,让人觉得这位导师在学生中的名声不太好。
导师既然不能忍受学生当“海王”,那自己为什么要当呢?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必须要有真诚,但是这位老师给学生的感觉可能比较虚伪,或者是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以至于想读他研究生的人都跑了。这说明不得人心的老师,再怎么美化自己,也终究只是一种无用的做法,没招到研究生,不反思自己的原因,也不应该全怪学生。
甚至有一些考生直接这样感叹,说幸好没选你,这真是太对了,自己慧眼识人,脱离苦海。谁家的孩子不是父母心中的宝贝,他们考研过五关斩六将,也不傻。
老师要承认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考生爽约去别的院校调剂,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傻傻等待被挑选、被淘汰,那样对孩子的一生也是不公平的。
此外,这位老师还曾说过类似自己养鱼却不让别人养的言论。这话的意思是,他鼓励学生报考,声称能录取,但还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筛选。这表明他本身是想把学生当作鱼养在大池子里,想挑就挑,想舍弃就舍弃,那么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可以说并无不妥。
他既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一定能被录取上岸,还说只能尽力推荐学生被其他老师录取,那这就是一位不太靠谱的导师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