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财经4月14日报道,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为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民币国际使用各项指标稳步提升。中国人民银行举办的2025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透露,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
2024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3%。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覆盖范围显著扩大,截至2024年12月末,业务已覆盖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金额达到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
2024年1-8月,主要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合计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22.7%。
4月14日,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
作为2018年熊猫债新规发布以来,首个在华发行熊猫债的3A级国际信用评级发行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全球投资项目超过300个,目前已累计发行了145亿元人民币熊猫债券。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司库长诺德礼:亚投行在中国的债券发行主要集中在3年期和5年期。我们也注意到中国政府发行了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在30年期或者更长,这丰富了境内债券市场的期限结构,也是国际投资者期待看到的,与其他成熟市场相比,人民币债券市场越来越具备可比性。
亚投行司库长诺德礼告诉记者,海外投资者越来越有兴趣参与人民币债券市场。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2024年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华发行熊猫债接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32%,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同比增长150%。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已累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司库长诺德礼: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体量巨大,流动性充裕。我们也关注到不少海外投资者认购了亚投行以及其他发行人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这些投资者包括海外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资产管理公司。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人民币国际接受度提升,国际投融资功能显著增强。
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投资策略师邓志坚:未来的话,可能人民币(资产)也会成为一个主流。现在不单单只是中国人人民币资产持有的比例相对比较高,其他的国家也在增加当中。
德意志银行集团财务部发行与证券化主管乔纳森·布莱克:我们相信,随着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使用日益广泛,有望支撑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持续需求。
据央视新闻14日报道,目前,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稳步增强,已成为全球第六大储备货币。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人民币在交易中所占份额从1月的3.79%升至4.33%,为去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继续保持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地位。
专家表示,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大、发展快,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和深化,将为全球金融机构带来重大机遇。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未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还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我国将持续吸引境外金融机构加快进入、深度参与;继续提高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便利程度,持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持续增强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4月14日,央行网站消息,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23点报7.2110元。
14日,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7.35,环比下跌1.42;BIS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3.32,环比下跌1.54;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1.06,环比下跌1.49。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从14日10时左右的低点开始快速拉升,截至发稿,美元兑人民币报7.3082。
据第一财经报道,在之前人民币中间价于4月8日首次突破7.2时,巴克莱外汇、利率策略师张蒙表示,人民币已来到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市场开始大量建立美元对离岸人民币的空头头寸,中国央行可能会加大干预力度。央行的干预工具依然充足。“根据我们近期对中国内地市场的观察,央行目前的干预力度还很轻。”
据新华财经,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外汇分析师李刘阳表示,在关税压力和“稳汇率”政策顺势调整的背景下,人民币中间价的波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顺应市场供求的变化,防止汇率僵化;二是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相对稳定。
与美元以外的主要国际货币比较,当前人民币总体体现出了低波动率的避险特征,具有更好的货币韧性。分析人士认为,从内外部因素综合看,后续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短期内人民币走势会相对稳定,持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大,特别是在美元指数承压的背景下;相反,若汇市波动水平持续处于高位,稳汇市措施可能出手,以防范单边预期过度聚集及人民币超调风险。”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李刘阳认为,人民币后续走势仍需关注稳汇率政策的力度变化。在外部不确定性较大的时期,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或承受一定压力,“稳汇率”将适时发力以调整贬值压力与预期。美债或继续面临抛售压力,如果现状维持,那么美元仍然会面临压力,直到市场的忧虑缓解。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本周可能维持在7.22-7.37这一区间震荡。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邵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到美国贸易政策反复性的影响,导致市场对未来预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短期内人民币确实面临一定压力。但本轮人民币走低的同时,美元也一反常态地持续贬值,这表明市场对美元的稳定性及其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特权地位产生了动摇。当前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的高涨也印证了这一点。“长期看,人民币反倒有不小升值空间”,他表示。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也认为,无需过度担忧。他指出,特朗普挑起的关税冲突可能增加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提升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加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预计会使美元指数走势偏弱,从而有利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管涛强调,中国人民银行拥有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和丰富的汇率调控经验,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目前在持续下跌。4月11日,美元指数跌破100,报收99.7906,为2023年7月以来的首次。截至发稿,美元指数进一步下跌至99.4057。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程鹏 盖源源 杜恒峰
校对|陈柯名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刘国梅 摄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财经、新华财经(记者:葛佳明)、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