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4日)上午,扬州二里桥路跨京杭运河节点工程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种植绿化、安装限高牌。这座被正式命名为“曲江大桥”的工程即将竣工通车。与其他桥梁不同,这座主桥长165米的“庞然大物”,竟是以“步履式顶推”工艺“推”过京杭运河的。面对各项管理、技术难题,济南城建集团依托“六心桥”党建品牌,通过“党建+”模式,不断发挥党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团队建设,为曲江大桥建成通车提供了保障。

曲江大桥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成为京杭运河扬州段唯一一座“河面无墩”的桥梁。站在桥头远眺,主桥以单跨165米的跨度凌空跨越运河,桥下航道畅通无阻,货船往来如常。“传统跨航道桥梁需设置桥墩,但京杭运河航运繁忙,若设置桥墩,不仅影响通航效率,还可能改变水流方向,威胁河堤安全。”济南城建集团项目经理陈鹏介绍,面对各项技术难题,项目部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先锋岗”,靶向聚焦,将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成员分布在施工现场各个环节,确保每段工序连续、均衡流水作业,经过前期多场专家论证会,设计团队最终选择钢箱提篮拱桥结构,通过拱肋与吊索的力学组合,将4500吨的“大块头”整体“悬吊”于运河之上。



这一设计灵感源自扬州“月亮城”的文化意象。侧观桥体,两向内收拢的拱肋形如弯月,网状横撑交织成轻盈的弧线;夜间灯光亮起时,桥影与水中明月相映成趣,恰似“二分明月落长河”的诗意画卷。据项目管理人员介绍:“既要满足现代交通功能,又要融入‘月亮城’的文化基因,我们尝试用钢结构演绎古典美学。”



没有桥墩支撑,如何让主桥跨越百米宽的运河?项目团队给出的答案颠覆传统:在运河西岸整体拼装完成后,用“步履式顶推”技术将主桥“推”至对岸。 陈鹏说,顶推过程中,16组千斤顶组成“机械腿”,配合前导梁系统,以每次40cm的步幅循环推进。为确保精度,工程采用电磁比例换向阀与位移反馈相结合,实现顶推过程的无极调速与位移同步控制,运行更加平稳,累计顶推行程达165米,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



“曲江大桥的另一大创新在于全桥采用装配式施工。”主桥拱肋、横撑等部件在工厂预制后运至现场,像“搭积木”般拼装成型。这种工艺不仅使构件精度达到毫米级,还减少建筑垃圾、工地扬尘和缩减施工时间,契合扬州打造“生态宜居名城”的城市定位。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大桥仅历时一年半便建成,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半年,建设者们的精湛技艺和高效协作精神可见一斑。



从功能角度来看,曲江大桥的意义同样不可小觑。陈鹏说,大桥起点顺接二里桥路,终点止于京杭路,呈东西走向,主桥单跨跨越京杭运河。待其正式通车后,将有效分担扬州老城区与新城市中心商务区的交通压力,承担起城市路网衔接与转换的重要功能,成为扬州交通顺畅运行的有力保障。同时,它还将成为带动运河两岸基础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为扬州的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万园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